半干旱区不同类型云物理特性及其辐射效应
编号:215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06:44:42 浏览:81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不同类型云的物理特性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地-气系统的辐射能量收支。本研究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SACOL) Ka 波段天顶雷达提供的高时间分辨率数据,结合Fu-Liou辐射传输模式分析该地区不同类型云的物理特性及其辐射效应。结果表明:半干旱区上空单层冰云、单层水云和双层云的发生频率分别为29.1%、3.3%和 8.3%,其中单层冰云在冷季出现地更加频繁,而单层水云和双层云在暖季出现地更加频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Fu-Liou模式定量评估了不同类型云对半干旱区辐射能量收支的贡献。对短波而言,单层冰云、双层云和单层水云的年贡献率分别为 43%、40%和 17%;对长波而言,单层冰云的辐射加热效应占主导地位,对大气层顶处的长波云辐射强迫的贡献达到 70%。联合短波和长波辐射效应,单层水云和双层云对地-气系统产生了 8.5 W/m 2 的净辐射冷却效应,其年贡献率分别为 26%和 27%;而单层冰云产生了 7.4 W/m 2 的净辐射加热效应,其年贡献率为 47%。尽管全部云在大气层顶处仅产生了-1.1 W/m 2的净辐射冷却效应,但不同类型云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差异会导致不同的辐射效应,尤其是在冷季,由冰云引起的长波加热效应可能会对半干旱地区冬季的快速升温产生重要贡献。
稿件作者
汪美华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苏婧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