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降水形态变化及其鉴别方法评价
编号:319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3:07:41 浏览:89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5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2]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4、专题14.5、专题14.6(18日下午,B2鹭江厅VIP4)

暂无文件

摘要
全球变暖正在迅速改变降水结构,而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的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形态的变化更加明显。降水形态判别的准确性对研究降水变化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地面观测数据比较和评估六种降水形态判别方法,利用百分位阈值法划分降水强度。研究发现,动态阈值温度法对区分青藏高原降水形态最适用。区域总降水量呈上升趋势。降雨和降雪量均有所增加,雨夹雪量呈持续下降趋势。降雪量占总降水量(S/P)约为9%。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份,小型降水发生的频率更高,降雪和雨夹雪的分布更均匀。降雪和雨夹雪的频率降低,导致平均单次降水强度增加。降雨和降雪的各种强度在区域中部和东部呈上升趋势,在边缘地区呈下降趋势,雨夹雪区域内均呈下降趋势。
 
关键词
青藏高原,降水形态,时空变化
报告人
张旭
硕士研究生 兰州交通大学

稿件作者
张旭 兰州交通大学
李雪梅 兰州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