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中甸地区格咱岛弧刺来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岩构造环境
编号:322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07:29:56 浏览:741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0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2] 主题2、地球化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滇西北中甸地区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区,是我国重要的斑岩型铜矿的成矿带。该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义敦岛弧的南延部分,同时也被认为是滇西最有寻找斑岩型铜矿前景的地区(曾普胜 , 2003 杨岳清 , 2002, 曾普胜 , 1999)。区内在印支期、燕山晚期及喜山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基本大地构造框架(杨航 , 2023),文中刺来铜矿位于格咱岛弧西斑岩成矿带,春都铜矿于雪鸡坪铜矿之间(王帅帅 , 2018),刺来石英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O2含量为60.1%~64.9%,AL2O3含量为13.1%~14.50%,K2O+Na2O含量为6.73%~8.20%,说明花岗闪长斑岩属于高钾钙碱性-钾玄岩。岩石中轻稀土元素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值为33.24~39.41),δEu(0.76~0.92)δCe(0.90~0.92)无明显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等,明显富集,P、Ti、Zr等不活泼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说明岩石存在着部分地壳混染,可能是火山弧构造环境形成的I型花岗岩;且根据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符合埃达克岩的界定范围(王强 , 2001),说明矿床形成条件为高温高压的地质环境。本文对刺来铜矿石英闪长玢岩的U-Pb锆石定年测试结果表明,岩浆侵位的结晶年龄为(216.1±1.7)~(216.9±1.4)Ma。根据前人对中甸地区矿床的研究(邹国富 , 2011, 姜永果 , 2011, 杨帆 , 2011, 姜永果, 2011, 邹国富 , 2012, 刘学龙 , 2018, 冷成彪 , 2008)可得出,刺来铜矿与春都、雪鸡坪斑岩型铜矿属于同一成矿时期,刺来铜矿为格咱岛弧西斑岩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格咱岛弧、刺来铜矿、地球化学、U-Pb年龄、埃达克岩
报告人
段雯洁
硕士研究生 东华理工大学

稿件作者
段雯洁 东华理工大学
冷成彪 东华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