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典型开放源扬尘不同粒径颗粒物的成分谱特征和风险评价及毒性分析
编号:403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6:23:57 浏览:82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39(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5] 主题5、环境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源成分谱是防治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依据。开放源扬尘(包括道路扬尘、施工扬尘和土壤扬尘)是城市大气颗粒物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其携带的有毒金属等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具有潜在威胁。本研究采集了多种典型的开放源扬尘,通过对扬尘样品再悬浮分粒径采样,获得可吸入颗粒物(PM2.5和PM10)。通过建立成分谱,评估开放源扬尘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及人体健康风险,最后通过体外毒性实验,明确其对人肺上表皮细胞的毒性特征。结果表明开放源PM2.5和PM10中金属富集因子的结果显示道路扬尘中富集程度强烈的元素为Ni、Sr、Ba和Pb。Cd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强,带来的潜在生态风险最高。道路扬尘的毒性主要体现在对细胞膜损伤上,其中快速路颗粒物的综合毒性较强。而建筑扬尘的毒性主要集中在对诱导细胞产生炎性损伤,其中水泥的综合毒性最强。本研究通过再悬浮采样分析建立了典型城市各种代表性开放源扬尘不同粒径可吸入颗粒物的化学成分谱,并评估了其污染特征和人体细胞毒性,为环境空气颗粒物的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开放源扬尘,再悬浮粒径分离,重金属污染,人体健康风险评价,人肺细胞毒性
报告人
张栋
助理工程师 余姚市气象局

稿件作者
张栋 余姚市气象局
罗小三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