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和不同管理措施下黑土有机质的分子特征及稳定机制
编号:457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4:56:41 浏览:83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8:4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8]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S18-2]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专题18.2、专题18.5、专题18.3(19日上午,4F观海厅2)

暂无文件

摘要
大规模农业开垦以来,由于气候变暖、不合理耕作方式和肥料施用等影响,黑土有机质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导致其稳定性降低。黑土有机质分子特征如何响应气候变暖和管理措施尚不明晰,且影响有机质稳定性的主导组分仍有争议。本研究以模拟气候变暖的空间移位试验、不同耕作与施肥方式的管理措施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土壤大团聚体和非团聚的粉黏粒有机质中矿物结合的化学保护,以及游离微团聚体内颗粒有机质中闭蓄作用的物理保护可能是气候变暖下黑土有机质稳定的关键机制;通过矿物结合的化学保护作用和物理保护作用可能分别是保护性耕作和有机物料施用下黑土有机质稳定的主要机制。
 
关键词
黑土;土壤团聚体;土壤有机质稳定性;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报告人
周萌
助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稿件作者
周萌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肖扬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李彦生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刘晓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技术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