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土壤硒的活性及作物富硒的影响
编号:457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4:57:49 浏览:87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3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8]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S18-2]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专题18.2、专题18.5、专题18.3(19日上午,4F观海厅2)

暂无文件

摘要
中国南方以酸性的红壤和黄壤为主,能被植物利用的生物有效性硒含量很低,导致“土壤富硒作物不富硒”。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可用于作物富硒强化,其是如何影响土壤硒的活性和作物硒富集?本研究开展了PGPR在小白菜根际施用的盆栽实验,供试土壤含硒0.72 mg/kg。研究表明,与对照比,接种PGPR的土壤水溶态硒与可交换态硒之和占总硒的比率提高了约3.00%,有机结合态硒(OM-Se)和残渣态硒(RES-Se)的比例则分别下降3.05%和1.29%;小白菜地上部和根部硒含量分别提高64.9%和70.0%,其中可食部位的硒含量为0.12 mg/kg,达到富硒蔬菜标准。由此可见,PGPR通过对OM-Se和RES-Se的转化促进土壤硒的活化和作物富硒,且PGPR的施用可减少因化肥/农药引起的土壤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有利于可持续农业发展。

 
关键词
植物根际促生菌,硒活性,富硒土壤,作物富硒
报告人
袁永强
教授 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稿件作者
袁永强 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