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耕地空间格局演化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
编号:457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4:57:50 浏览:894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目的】耕地资源是粮食生产的主要物质基础。东北黑土地是世界四大黑土区之一,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揭示黑土区耕地资源空间演变的事实,提升对黑土地资源的“质”的了解,摸清区域可耕地资源潜力,探究耕地格局演变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方法】①本研究基于1990—2020年间中国东北黑土区的4期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揭示了耕地资源的空间演化特征;②以地球关键带理论为指导,从气候区划、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和土壤特性4个维度构建“土地区—土地类—土地型”三级分类,进行黑土区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③以最小土地类型为评价单元,基于生态位理论构建了适用于黑土区的土地可耕性评价模型;④在此基础上,分析近30年黑土区耕地空间格局演化对耕地适宜性的影响。【结果】①东北黑土区的耕地资源整体呈现扩张趋势,三十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7.16 × 103 km2;耕地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了52.94 km,耕地空间格局发生了一定变化。②黑土区共划分为6个土地区,51个土地类,4614个土地型,黑土区土地类型单元丰富,类型单元面积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不同的数量特征。③黑土区可耕地资源丰富,可耕作土地的面积为694.06 × 103 km2,占区域总面积的55.78 %;可耕作土地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区域气候和地貌的大地理格局基本决定了可耕作土地的范围和等级。④耕地空间格局的变化过程中,黑土区的耕地的适宜性略有提高,可耕性指数整体提高了0.10。但在2000年以后,耕地的可耕性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以上结果对于科学认识黑土资源,准确评判黑土区的土地生产能力,科学利用与保护黑土地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耕地空间格局演化;土地类型;耕地适宜性;黑土地保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