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开掘地下岩土中地质背景砷铅溶出污染研究及其防治案例
编号:464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6 15:02:35 浏览:89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6:2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8]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S18-3] 主题18、土壤科学与环境健康 专题18.3、专题18.6、专题18.10、专题18.9(19日下午,B2鹭江厅VIP2)

暂无文件

摘要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导致大量地下岩土从相对稳定的原生环境转移至表生环境,在水淋溶/浸沥作用下岩土地质背景砷铅可能被激活溶出,造成潜在环境污染。本研究以日本典型地下岩土为例,利用“富集因子结合累积分布函数”方法对人为开掘地下岩土中砷铅的来源进行判定,研究了不同类型开掘地下岩土中地质背景砷铅赋存形态及分布富集特征,解析了开掘地下岩土地质背景砷铅溶出污染机理,评估了开掘地下岩土中地质背景砷的溶出潜能及其污染风险,尤其是深入理解了人工加速风化刺激下典型岩土地质背景砷铅的迁移转化行为。此外,通过案例研究验证了阻隔处理技术、淋洗技术、化学稳定化技术及磁分离技术等对地质背景砷铅污染岩土的处置/修复效果。
 
关键词
砷,铅,污染修复,地质背景
报告人
李继宁
副教授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继宁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