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沿岸不同地质时期湖岸沙丘和湖滩砂粒形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编号:56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5 19:57:23
浏览:99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粒形是碎屑颗粒沉积属性的重要参数,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环境和输移历史的重建中。新的动态图像分析(DIA)技术克服了传统视觉评估的许多缺点,能够同时测试大量单个矿物颗粒的粒形。然而,对现代和地质历史时期的大量沉积物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记录其颗粒特征,并进一步评估其在区分沉积环境及其环境意义方面的适用性相对缺乏。我们使用DIA方法测量了鄱阳湖沿岸沙丘砂、湖滩砂和沙山剖面地层沉积物的粒形特征,结合已发表的来自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物粒形数据,全面评估粒形在判别对沉积环境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河流砂、海滩砂和沙丘砂的粒形特征存在显著差异,沙丘砂的Sp、Sy、AR和Cx值高于河流和海滩砂,表明粒形可以成为判别沉积环境的有力工具。主成分分析表明,球度和纵横比有效地描述了所分析沉积物的形状,是识别沉积环境的决定性指标,而凸度在区分颗粒边缘圆度方面的灵敏度有限。释光测年结果表明,夹在沙山剖面中的古湖相砂(PLS)的年龄为~26.5±1.4ka,表明鄱阳湖沿岸沙山中出现了丘间湖泊,而不是鄱阳湖高湖面。PLS和现代湖滩沙(BS)表现出与现代风成沙丘砂(DS)相同的粒形特征,表明鄱阳湖沿岸在末次冰川盛期和现代都存在明显的风沙-河流相互作用。古沙丘砂(PDS)年龄为1.2±0.1ka,其具有较高的Sp、Sy和AR特征,表明在过去两千年鄱阳湖沿岸有强烈的风沙活动和沙丘活化。
关键词
粒形;沉积环境、搬运过程、释光测年、鄱阳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