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塬沟壑区陡坡陡崖临空面识别与碳排放贡献
编号:7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13:03 浏览:85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7: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1]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S11-5] 主题11、地表过程与地貌 专题11.5、专题11.6(19日下午,204)

暂无文件

摘要
黄土高塬沟壑区沟谷深切,主要呈“U”形或“V”形,且重力侵蚀活跃,致使沟谷两侧大量陡坡陡崖侧向壁面(即临空面)暴露,表土碳排放潜力巨大。但因陡坡陡崖坡度大,样点布设困难,且地形复杂,面积估算误差大,致使侧壁碳排放贡献定量估算奇缺。本研究以王东沟典型小流域为对象,开展无人机低空航测和CO2原位监测,结果表明:1) 侧壁土壤极为贫瘠,但其表观CO2通量仍可达平面通量的25%;2) 侧壁表观CO2通量对表土剥离(模拟重力侵蚀)和干湿交替(模拟降雨)等过程极为敏感,两者耦合作用下CO2通量增幅可达82%;3) 陡坡陡崖临空面实际暴露面积可达其正射投影面积的1.46倍。亟需准确识别陡坡陡崖实际暴露面积,修正误差,定量估算侧壁碳排放贡献。
 
关键词
黄土高原,重力侵蚀,陡坡陡崖,CO2
报告人
胡亚鲜
副研究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胡亚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叶崇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马慧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郭胜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魏孝荣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