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地闪中针状结构演变成梯级负先导的高速摄像观测
编号:76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22:47:21 浏览:811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8: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S12-6]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专题12.6、专题12.11(19日上午,226)

暂无文件

摘要
       基于单回击正地闪高速摄像资料分析了从正地闪通道上伸展出的8个针状结构的演化过程。所有这8个针状结构都发生在回击后期和之后的连续电流阶段。6个针状结构从主通道的侧面伸出后,通过双向反冲事件伸长,引发针状结构的闪烁现象,其中2个针状结构演变成负梯级先导。 对于这2个针状结构,在初始阶段、反冲阶段和梯级阶段,平均伸展速度分别从5.3×106下降到3.4×105和1.3×105米/秒。最初的针延伸范围从70到320米,通过反冲方式的延伸范围从50到210米,通过梯级方式的延伸范围从810到1870米。基于高速摄像观测到了针状结构闪烁在不同阶段的行为,更长的长度、更快的伸展速度和更高的闪烁频率可能归因于在正地闪的回击和连续电流阶段相当高的电流(电荷)供应。
 
关键词
正地闪,针状结构,梯级先导
报告人
武斌
副研究员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稿件作者
武斌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吕伟涛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南京气象科技创新研究院
齐奇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马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陈绿文 中国气象局热带与海洋气象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