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输方式的中国贸易网络结构韧性研究
编号:7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09 11:01:21 浏览:106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5: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8]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S8-1] 主题8、人文地理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专题8.2、专题8.6、专题8.11(18日下午,4F观海厅2)

暂无文件

摘要
交通运输作为承载全球贸易流动的直接物质通道载体,深刻影响着国内城市产品进出口贸易格局以及城市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程度。基于此,本文根据2000-2015年中国海关进出口详细数据中的“运输方式”字段,采用社会网络方法,结合情景模拟下的复杂网络韧性分析法,描述探究不同交通运输方式下的贸易网络演化过程,并进一步探索其网络的整体韧性和应对冲击时城市间的运输替代性关系。结论发现:(1)就网络的时空演化规律而言,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的运输结构在2000-2015年间呈现以水路运输为主导、公路和航空竞相发展、铁路占比持续微弱、空间运输结构由集聚到分散的趋势;(2)就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化而言,四类运输方式下的贸易网络密度均逐渐增强,水路贸易网络密度最高,铁路网络模块性最高;(3)国内运输系统的弥补了不同地区城市贸易联系复杂性的短板;(4)水路运输贸易网络整体韧性较强,铁路贸易网络整体韧性较弱,航空和公路贸易网络韧性水平相当且快速发展;(5)城市之间的运输替代网络逐步完善,后备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韧性提升。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对新发展格局下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和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交通运输;贸易网络;复杂网络;网络韧性;运输替代
报告人
方嘉雯
博士研究生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稿件作者
方嘉雯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贺灿飞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