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基因组数据挖掘微生物地理分布:以青藏高原为例
编号:1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5:31:55 浏览:25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3日 16: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一] 专题一:地质微生物学研究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 [1] 专题一:地质微生物学研究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

暂无文件

摘要
微生物地理学旨在研究微生物在不同地理空间中的分布模式,关注它们的群落结构、生态功能和演化过程如何受到生态或地理因子的影响。目前的微生物地理学研究大多基于扩增子测序和生物多样性数据,推测微生物群落整体的分布模式,抑或基于纯培养菌株的基因组数据,推测特定物种的分布模式以及相关的环境驱动因素。但现有方法难以同时分析环境中多个物种的地理分布模式,并比较不同区域或不同物种之间的地理分布差异和环境驱动因素。本研究结合群体遗传学理论和高通量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开发新的研究方法,可以大批量重构多个物种的地理分布模式。本研究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湖泊环境,发现不同区域的湖泊微生物具有差异化的地理分布模式:高原中部的羌塘区域地势平坦,容易在全球变暖时期发生流域重组事件,这打破了不同湖泊之间的地理隔离,促进了微生物的遗传交流效率;而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区域遍布崇山峻岭,不同湖泊长期维持相对隔离的状态,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模式更为明显。微生物地理学研究可以揭示微生物演化与环境选择、地质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为地质事件的覆盖范围和发生时间提供微生物水平的证据,为地质微生物的后续探索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
微生物地理分布,青藏高原湖泊,中性遗传多样性
报告人
冯晓远
副研究员 深圳大学

稿件作者
冯晓远 深圳大学
李猛 深圳大学
罗海伟 香港中文大学
邢鹏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