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洞穴微生物群对于极端气候事件的响应
编号:10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28:09 浏览:34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4日 11: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五] 专题五:海洋、湿地及岩溶地质微生物与碳中和 [5] 专题五:海洋、湿地及岩溶地质微生物与碳中和

暂无文件

摘要
极端气候事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巨大,尤其是通过影响微生物功能及结构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功能破坏,然而极端气候事件对于土壤圈下部的洞穴生态系统及其内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如何目前仍未知。本研究通过采集不同气候事件影响下的洞穴沉积物样本,基于扩增子测序(细菌16S rRNA基因和真菌ITS基因)、理化表征和室内微宇宙实验的研究手段,探究寡营养洞穴内微生物对外界环境压力的微生态作用。结果显示,暴雨事件增加了微生物的资源利用率和竞争力,而干旱事件降低微生物竞争力的同时,增加了微生物抵抗入侵的能力。细菌与真菌的相互作用网络结果显示,暴雨作用下,网络的拓扑系数表现出更高的连通性和紧密性。其中USCγRalstoniaBacillusMortierella为网络中的关键类群,这些类群与洞穴中的碳和氮代谢密切相关。而在干旱影响下的微生物互作网络中,Cutaneotrichosporon为关键真菌类群,该类群能够积累能量以供应给其他微生物来抵抗营养缺失条件。与细菌相比,真菌在维持互作网络的稳定性和生态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表现出其对环境压力的抵抗能力。微宇宙实验进一步验证了真菌在互作网络和生态功能中的重要性。在互作网络中,真菌的关键类群比细菌关键类群对网络稳定性的贡献更显著。此外,微生物资源的竞争率随着水分含量的升高而增加,细菌在不同水分含量下的功能差异超过真菌。以上结果说明,真菌在洞穴生态系统中具有抵抗外界气候扰动以维持地下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生态功能。
 
关键词
喀斯特,洞穴,微生物相互作用,极端气候
报告人
程晓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程晓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红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