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油藏新型嗜热互营乙酸氧化细菌耦合产甲烷古菌降解乙酸产甲烷
编号:10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30:09 浏览:29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4日 11: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六] 专题六:地质微生物与能源转化(驱油、剩油气化、煤转气等) [6] 专题六:地质微生物与能源转化(驱油、剩油气化、煤转气等)

暂无文件

摘要
油藏是一种独特的地下生态系统,通常具有有高温、高压、缺氧等特征。对地下油藏这类沉积生物圈而言,通常认为80°C即是生命存在的最高热屏障。乙酸是高温油藏中的重要中间代谢产物,可通过乙酸裂解途径或互营乙酸氧化途径代谢产生甲烷。而在高温条件下,通常认为互营乙酸氧化途径占主导。高温对油藏中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是复杂的,高温会加速破坏微生物的重要生物分子,迫使其投入大量的代谢资源维持自身的结构和代谢完整性,这意味着在高温油藏中的乙酸互营菌群必须依赖于快速的细胞底物周转,这不仅限制了微生物群落的大小,并相应地限制了底物消耗率。尽管高温带来了挑战,某些微生物,特别是嗜热互营乙酸氧化细菌,已经进化出非凡的适应能力,在这些极端环境中茁壮成长,并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做出贡献。然而,由于研究难度较大,当前我们对互营乙酸氧化细菌类群及其代谢途径的认识都极其有限。本研究从高温油藏中富集得到一个嗜热(75℃)的互营乙酸氧化产甲烷体系,发现了其中新型的互营乙酸氧化细菌,应用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揭示了其乙酸代谢途径,并通过引入导电物质探讨了互营乙酸氧化体系的种间电子传递机制。
 
关键词
乙酸,互营,产甲烷,高温,生物膜
报告人
符力
副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符力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焦建宇 中山大学
邓程鹏 福建农林大学
王婧媛 福建农林大学
承磊 农业农村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