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砷-镉复合污染的生态效应:从多水平受体到土壤功能
编号:11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33:54 浏览:29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4日 08: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0min

所在会场:[七] 专题七:地质环境微生物与污染修复 [7-2] 专题七:地质环境微生物与污染修复(Part2)

暂无文件

摘要
砷和镉是常见的有毒(类)金属元素。我国南方地区农田土壤砷-镉复合污染问题严重,对粮食安全具有潜在威胁。目前,少有研究从多维度(如多水平受体和土壤功能)探究砷和镉对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本研究以跳虫和土壤微生物组(包括细菌、真菌和原生生物)为对象,分别在基因、个体和群落水平上探究了它们对农田土壤砷-镉复合污染的响应,并解析了污染物、多水平受体与土壤功能之间的关系。在基因水平上,跳虫转录组结果表明,砷暴露导致跳虫体内氧化应激相关基因上调,并刺激了砷解毒基因AS3MT(编码三价砷甲基转移酶)和GST(编码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的表达,但镉暴露会干扰GST基因对砷的解毒;在个体水平上,慢性毒性实验表明,与存活相比,跳虫繁殖对砷、镉暴露更加敏感;在群落水平上,通过生态网络分析鉴别了两个基石微生物类群,其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砷污染水平之间存在显著但截然相反的相关关系。通过结构效应方程,发现砷-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养分循环功能无直接影响,但可通过刺激土壤病原菌的增长间接导致土壤功能退化。这些研究结果拓展了我们对土壤砷-镉复合污染生态风险效应的认识,为砷-镉复合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砷-镉复合污染,生态效应,跳虫转录组,基石微生物类群,土壤功能
报告人
丁龙君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稿件作者
丁龙君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任昕悦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朱冬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