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初始氧的矿物起源
编号:3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5:55:49 浏览:16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4日 11: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二] 专题二:微生物电子转移、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共演化 [2-2] 专题二:微生物电子转移、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及共演化(Part2)

暂无文件

摘要
尽管早期地球大气极度缺氧,但基因组学和地球化学证据表明,氧气在早期生命的进化历史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地球初始氧的起源是解译地球宜居性演化与生命进化的关键。然而,早期地球上的氧化剂究竟来源于何处?
研究团队选取石英(SiO2)作为硅酸盐矿物的典型代表,在模拟太古代大气环境(PO2<10-6atm)中机械磨蚀石英,采用18O示踪方法研究了矿物-水界面自由基产生活性氧反应。结果发现:H2O2和O2中的氧主要源自矿物表面基团(过氧自由基),只有少量的·OH源自H2O的解离,氧原子在矿物-水-大气三相界面上发生快速交换。在机械外力作用下,硅酸盐矿物-水界面可以不断释放活性氧,且这种作用广泛存在于风化剥蚀、河流冲刷、构造运动等地质过程中,构成了早期地球非生物氧化剂的重要来源。
这一发现颠覆了“地球初始氧来源于H2O分解”的传统认识,揭示了矿物表面提供早期地球的初始氧。矿物-水界面反应的产氧机制在地球宜居性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非生物氧化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协同演化的一种内在动力。
关键词
关键字:矿物,表面自由基,氧交换,活性氧,氧气
报告人
吴逍
博士后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吴逍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何宏平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朱建喜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林莽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