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不同来源有机碳对温度的差异化响应
编号:3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14:41 浏览:23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4日 09:3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三] 专题三: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过程与天体生物学 [3-2] 专题三: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过程与天体生物学(Part2)

暂无文件

摘要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湖泊正经历广泛的升温过程,但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尚不清楚。作为天然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主要由微生物源、植物源有机碳构成,二者在化学惰性、矿物亲和力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因此了解不同来源有机碳的温度响应模式是搭建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稳定性机制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正经历快速升温的17个青藏高原湖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度梯度微宇宙实验、有机碳分馏、溶解有机碳光谱分析及生物标志物示踪等手段探究了其沉积物中不同来源有机碳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周转模式。得到以下认识。
       1. 小分子、微生物源有机碳分解、矿化过程对环境温度的响应较大分子、植物源有机碳更敏感,其对沉积物有机碳库的贡献可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而降低,是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当中的“不稳定因素”。
       2. 矿物保护作用能够促进不同来源有机碳的积累,是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在升温背景下保持稳定的重要保证。
       3. 矿物保护作用在底物选择方面的偏好性导致其对微生物源有机碳的保护效率更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同来源有机碳组分在湖泊沉积环境中的宿命。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湖泊沉积环境中不同来源有机碳对于环境温度的差异化响应,为合理评估升温背景下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的演化趋势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及理论支撑。
 
关键词
青藏高原,湖泊沉积物,不同来源有机碳,有机碳稳定性,升温
报告人
王北辰
博士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王北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蒋宏忱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