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湖泊正经历广泛的升温过程,但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规律尚不清楚。作为天然有机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主要由微生物源、植物源有机碳构成,二者在化学惰性、矿物亲和力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因此了解不同来源有机碳的温度响应模式是搭建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稳定性机制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正经历快速升温的17个青藏高原湖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度梯度微宇宙实验、有机碳分馏、溶解有机碳光谱分析及生物标志物示踪等手段探究了其沉积物中不同来源有机碳组分在不同温度下的周转模式。得到以下认识。
1. 小分子、微生物源有机碳分解、矿化过程对环境温度的响应较大分子、植物源有机碳更敏感,其对沉积物有机碳库的贡献可能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而降低,是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当中的“不稳定因素”。
2. 矿物保护作用能够促进不同来源有机碳的积累,是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在升温背景下保持稳定的重要保证。
3. 矿物保护作用在底物选择方面的偏好性导致其对微生物源有机碳的保护效率更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不同来源有机碳组分在湖泊沉积环境中的宿命。
本研究首次揭示了湖泊沉积环境中不同来源有机碳对于环境温度的差异化响应,为合理评估升温背景下湖泊沉积物有机碳库的演化趋势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及理论支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