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筑坝提高了微生物生态功能稳定性
编号:7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22:46 浏览:24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3日 17:5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四] 专题四: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 [4-1] 专题四: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全球变化(Part1)

暂无文件

摘要
筑坝是目前最为显著的人类干扰河流事件,其阻断了原始的河流连续体。浮游微生物是水体生态功能的重要承担者,但目前还不清楚河流筑坝对浮游微生物生态功能稳定性的影响。为此,我们调查了中国南部珠江流域上四座梯级水电水库及其入库河流的浮游细菌和古菌的群落组成和碳氮磷硫循环相关的功能基因和相关环境因子,来探究上述科学问题。根据功能冗余理论,研究建立了基于欧氏距离的无量纲功能距离与群落距离的比值(F:T),用来描述水库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功能稳定性;比值越小,表明其生态功能越稳定。
结果表明,河流筑坝形成的水库由于滞留时间增加出现明显的温度和化学分层,相应的浮游细菌和古菌的结构和功能也发生显著的变化;河流点F:T明显高于水库的F:T,表明筑坝增强了浮游微生物的生态功能稳定性。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温度通过影响浮游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相互协调过程,最终影响其生态功能稳定性。水力负荷是制约不同水库浮游微生物生态功能稳定性季节差异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的理解,为评估河流水库化过程中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奠定理论基础,完善了水电水库“水文波动-物质循环-生物演替”协同演化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
河流筑坝,浮游微生物,功能基因,群落组成,生态功能稳定性
报告人
李婉珠
博士后 天津大学

稿件作者
李婉珠 天津大学
王宝利 天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