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硅藻诱导钙化的阈值及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
编号:8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25:35 浏览:30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4月13日 20:3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6min

所在会场:[研究生] 研究生专场 [3] 研究生专场三

暂无文件

摘要
海洋中的生物泵将光合生产的有机碳从表层海洋运输到深层海洋,对全球碳循环有重要影响。颗粒有机碳(POC)和碳酸钙(CaCO3)通量之间的强关联性表明非钙化藻类藻华可能形成大颗粒CaCO3-POC聚集体,在生物泵和碳酸盐反向泵之间建立联系,影响海洋碳通量的变化。先前的研究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硅藻诱导钙化途径,但未定量表征这一途径的生物地球化学阈值,也未明确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
本研究对真实的沿岸海洋条件进行了模拟,以探究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诱导CaCO3沉淀的潜力。研究结果显示,在与自然海水类似的各种条件下,包括不同的碳酸盐浓度(DIC = 1800 ~ 2700 μmol·kg-1)、生物利用不同的氮源(NH4+或NO3-)以及不同的细胞密度范围(104~105 cells·mL-1),当环境中文石的饱和度(Ωarag)超过8.02±0.01时,中肋骨条藻能够诱导CaCO3沉淀。在河口海岸带区域,当海水DIC达到2000 μmol·kg-1时,硅藻藻华升高pH至8.64即可达到上述Ωarag阈值,表明硅藻诱导钙化发生的可能性和普遍性。钙化速率与溶液中的Ωarag线性相关(R2=0.49),表明这一钙化途径基本上是无机化学过程,符合“生物诱导”的钙化机理。全面理解中肋骨条藻诱导钙化的机制及其生物地球化学阈值有助于更合理地预测海洋硅藻诱导钙化事件的发生以及更准确地评估这一钙化途径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
关键词
硅藻,中肋骨条藻,生物钙化,阈值,海洋碳循环
报告人
陈麒先
博士研究生 浙江大学

稿件作者
陈麒先 浙江大学
李逸凡 浙江大学
潘依雯 浙江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2日

    2024

    04月14日

    2024

  • 03月28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14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