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站
国际站
软件
办会软件
网络研讨会
视频会议
虚拟会议
机构版
软件下载
会议
专业分类
国内活动
海外活动
报告频道
索引
服务
创建活动
讲座
研讨会/课程
会议
登录
注册
2024中国隧道与地下工程大会(CTUC)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二十四届年会
2024年10月18日~21日
中国 · 珠海市
会议
线下活动
0
浏览
0
条评论
官网
收藏
分享
摘要详情
活动首页
摘要清单
摘要详情
ID / 提交时间
187
/ 2024-09-09 22:53:35
标题
冻融环境下岩堆体细宏观损伤演化分析
关键字
岩堆体;细宏观;孔隙增量参数模型;分形维数;冻融损伤
主题及专题
6、极端环境下隧道与地下工程建设挑战与创新
状态
全文被拒
作者
陈志敏 / 兰州交通大学
张政 / 兰州交通大学
易明炀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孙勇 /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李开哲 / 兰州交通大学
张溢博 / 兰州交通大学
尹郑豪 / 兰州交通大学
脱寅 / 兰州交通大学
王泽阳 / 兰州交通大学
摘要
冻融损伤是寒区工程研究的关键问题。岩堆体是一种特殊岩土混合体,为更好地了解寒区岩堆体的力学性质和冻融侵蚀引起的细观损伤,开展了冻融及不同含水率作用下岩堆体的三轴压缩实验。提出孔隙增量参数模型,利用PCAS方法深入研究冻融过程中孔隙结构的变化趋势。以孔隙度分形维数为核心,系统地分析冻融循环次数对岩堆体损伤的影响。结合材料的细观与宏观参数变化趋势,全面揭示岩堆体在冻融作用下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1)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细观损伤对宏观强度的影响显著,孔隙增量参数增加导致应力峰值下降,两者呈负相关;(2)岩堆体的峰值应力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且降低幅度在冻融循环次数为4次前逐渐增大,随后幅度逐渐减小;(3)利用孔隙度分形维数建立的孔隙增量模型,从细观层面有效地验证了岩堆体的冻融损伤是随着冻融损伤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该模型的拟合数据与实测数据高度一致,且相比传统模型计算更简便。
活动首页
活动日程
时刻表
摘要清单
报告清单
酒店预订
活动商城
活动相册
我的审稿
管理活动
重要日期
会议日期
10月18日
2024
至
10月21日
2024
09月10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10月08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10月21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中山大学
承办单位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
联系方式
常翔
cr******@163.com
登录查看完整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
提示
×
即将访问第三方域名
您即将访问第三方域名,请注意您的账号和财产安全。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
点此
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