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隧道全生命周期要素的处理距离框架研究
编号:11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10-16 17:41:39 浏览:34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10月20日 10: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2] 分论坛十二、研究生科技论坛Ⅱ [S12-1] 分论坛十二上午场

演示文件

提示:该报告下的文件权限为仅限参会人,您尚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

摘要
在岩溶区内建设隧道可能因溶洞的存在而面临严重的安全问题。为降低工程风险,必须对隧道一定距离内的溶洞进行处理。传统方法通常采用3米或5米的处理阈值:对阈值范围内的溶洞进行全面处理,超出此范围的溶洞则不处理。这种方法忽视了地质环境、溶洞特性、隧道设计和运营条件等多种因素,从而存在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从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综合地质条件、岩溶溶洞特征、隧道建设参数及运营条件的决策框架。研究中详细定义了各项参数和指标,并对断层、裂隙、溶洞群以及车辆动荷载进行了数值化分析。通过这一系统性决策流程,可以全面评估并确定隧道周边的岩溶溶洞处理距离,进而增强隧道工程的风险管理。此框架为岩溶地区隧道建设中溶洞处理决策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显著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李豪逸
中山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0月18日

    2024

    10月21日

    2024

  • 09月10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10月08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10月21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
中山大学
承办单位
中山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