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撞击倾斜运动超疏水表面的动力学行为
编号:3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20 19:45:05 浏览: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是一种常见的界面现象,广泛应用于喷雾冷却、自清洁、防结冰等传统工程领域,并在液滴能量收集、液膜操控等新兴方向展现出重要潜力。尽管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了液滴在静止超疏水表面上的动力学行为,然而现实中液滴常作用于处于运动状态的表面,特别是在表面倾斜与运动耦合的情形下,其撞击动力学机制仍缺乏系统认识。本研究结合实验与数值模拟,系统探讨了液滴在倾斜运动超疏水表面上的铺展与回弹动力学行为。研究表明,受到表面运动方向、气体边界层拖曳力与切向重力分量耦合作用的影响,液滴在低速条件下呈现不对称铺展与回缩,形成典型的“不对称回弹模式”;而在高速运动表面上,液滴前缘显著拉伸,形成类似“鲁珀特之滴”的形态,显著缩短了接触时间(见图1(a))。进一步研究发现,液滴在倾斜运动表面上的动力学行为主要由相对速度(即表面速度与液滴切向速度之差)调控,反映了气体边界层拖曳力与切向惯性之间的耦合效应。当相对速度为零时,液滴铺展最小、接触时间最大;随着相对速度绝对值的增加,最大铺展系数持续上升,接触时间显著缩短,最高可较静止表面降低 47%。此外,表面运动还诱发了液滴的横向位移,有助于避免液滴与表面的二次接触,促进液滴迅速脱离。本研究进一步建立了最大铺展系数、接触时间与横向位移的标度律,结果与实验数据高度吻合(图1(b))。上述结果不仅深化了对液滴撞击运动超疏水表面的物理机制理解,也为相关功能表面设计与液滴调控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铺展系数,接触时间
报告人
舒一夫
硕士研究生 北京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舒一夫 北京科技大学
胡志锋 上海交通大学
朱艺可 北京科技大学
冯妍卉 北京科技大学
褚福强 北京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9日

    2025

    05月11日

    2025

  • 04月23日 2025

    摘要截稿日期

  • 04月2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7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天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南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