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液冲击润湿接触界面减阻气腔形成机制
编号:4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5 14:05:47 浏览:1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结构体入水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海洋工程等领域,如各种水生物水上行走、大型船舶海上航行、新型反舰导弹以及鱼雷水下行进等,在结构体表面构筑稳定坚固的气腔对实现水下减阻、降低能源消耗以及提高水下航行速度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表明结构体入水气腔的生成主要与结构体的形状、表面润湿性以及粗糙度等因素相关。尤其针对球形表面入水问题,研究发现球体入水气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表面润湿性的变化,其中亲水性球体入水气腔生成的临界速度远高于疏水性球体,限制了气腔减阻技术在亲水性材料表面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通过表面形貌效应诱导产生稳定气腔的方法,系统研究球体入水过程中表面形貌影响移动接触线的钉扎与去钉扎行为,分析表面形貌对移动接触线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揭示表面形貌诱导水下气腔生成的物理学机制,探究不同表面微观形貌对流体边界滑移和固-液界面流动摩擦阻力的作用规律,明晰微观形貌诱导气腔水下减阻机理。研究结果将发展现有的摩擦学理论,对促进先进制造与水下减阻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润湿接触界面;减阻气腔;润湿失效;入水;冲击
报告人
王兆长
安徽工业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稿件作者
王兆长 安徽工业大学
童宝宏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09日

    2025

    05月11日

    2025

  • 04月23日 2025

    摘要截稿日期

  • 04月23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7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承办单位
天津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南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