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型La Niña事件对东亚夏季降水的影响
编号:45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9 10:04:38 浏览:37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9日 13: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11] 专题1.11 极端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与预测技术 [S1-11] 专题1.11 极端气候事件的形成机理与预测技术

暂无文件

摘要
    持续性La Niña事件是指La Niña事件演变持续两年或三年及以上的特殊La Niña事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变得更加频繁,其对东亚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表明,不同于传统的La Niña衰减年夏季西北太平洋为异常气旋式环流异常,在持续型La Niña事件夏季,中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双海盆冷海温异常共同作用,产生偏东、偏南的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导致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在2020-2022年发生的3年持续型La Niña 事件期间,2021年与2022年夏季处于相同气候背景下,但长江流域降水和气温异常呈相反特征,2022年夏季发生了自1961年以来破纪录的极端高温干旱。研究发现,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冷海温异常与巴伦支海显著海温异常的协同影响是造成这两年差异以及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的主要原因。相较于2021年夏季,2022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海温异常偏西、偏强,巴伦支海为显著的暖海温异常,使得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偏西、偏北、偏强,引起长江流域降水显著减少,气温升高;同时在印度季风区产生极端降水。印度季风区极端降水释放大量凝结潜热形成新的非绝热加热源,通过激发大气遥相关波列增强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进一步加强了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极端高温干旱,起中转接力作用。研究结果可加深对La Niña事件气候影响的认识,为更好地利用其开展和提高我国气候预测水平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持续性La Niña事件; 东亚夏季降水;印度季风降水;西北太平洋异常反气旋;长江流域;海温异常;中东太平洋;热带印度洋;巴伦支海
报告人
孙旭光
教授 南京大学

稿件作者
孙旭光 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1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