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loudSat-CALIPSO卫星联合观测的新疆天山云特征分析
编号:46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9 13:23:40 浏览:34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4月18日 08:4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PO] 墙报 [po] 墙报

暂无文件

摘要
本文使用了基于CloudSat-CALIPSO联合反演的云分类产品2B-CLDCLASS-LIDAR和基于CloudSat CPR反演的2B-GEOPROF产品,在长时间序列下对新疆天山山脉及其周围区域8种云类型(卷云、高层云、高积云、层云、层积云、积云、雨层云、深对流云)、3种云相态(冰云、混合云、水云)、云高和雷达回波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区域特征将天山自西向东划分为西天山、中天山、东天山三个区域,分区域对云发生频率进行了统计分析。中云、高云主要分布在山区周围,低云则呈现出在山区内分布的特点。天山山区自西向东中云、高云发生频率增加,冰云、单层云、低云发生频率减小。冰云在山区发生频率最高,达到38.35%,说明天山大气中冰晶含量显著高于液态水。冰云主要由中、高云组成(Ci、As),混合云主要由中、低云组成(Ac、Cu、Ns),水云主要由中、低云组成(Ac、Cu、Ns、Sc)。西天山、中天山云内部结构相较东天山更为紧密,水汽条件更好,更容易发生低云,产生降水。西天山位于西风带气流上游,降水条件最好,低云发生频率最高。夏末时期,受地面热力作用和水汽含量共同影响,中天山低云发生频率增加。东天山春末夏初地表升温快,但由于水汽含量不足,大气运动以干对流为主,生成较多中高云。天山山区云整体发展较弱,限制了天山山区的云水资源转化,亟须通过人工增雨的方式增加降水,提高天山山区云水资源转化效率。
 
关键词
CloudSat/CALIPSO卫星产品、云特征、天山山脉、水平分布与垂直结构特征、季节变化
报告人
李浩阳
研究实习员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稿件作者
李浩阳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4月17日

    2025

    04月21日

    2025

  • 04月1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4月20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