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 2025-02-27 16:03:56
渗滤液处理厂致病性生物气溶胶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
渗滤液处理、生物气溶胶、群落组成、致病菌、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
摘要待审
王炳鹏 / 青岛理工大学
杨文雨 / 青岛理工大学
王文雨 / 青岛理工大学
李雅慧 / 青岛理工大学
王亚楠 / 青岛理工大学
王华伟 / 青岛理工大学
孙英杰 / 青岛理工大学
陈列骏 / 青岛理工大学
为明确渗滤液处理过程中致病性生物气溶胶的污染特征与潜在健康风险,研究了各处理单元可培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与粒径分布特征及群落组成,并评估了典型条件致病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对职业暴露人员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渗滤液处理过程中,可培养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整体呈现出调节池(细菌2534 CFU/m³,真菌1557 CFU/m³) > 生化处理单元(细菌557~2074 CFU/m³,真菌363~789 CFU/m³) > 办公区(细菌648~937 CFU/m³,真菌231~420 CFU/m³)的分布趋势。全厂处理单元中细菌和真菌 < 3.3 μm的粒径占比分别为40%~75%和40%~63%。(2)BacillusAcinetobacter是优势细菌属,在生化单元、综合水池等区域占绝对优势(相对分度分别为44~55%和16~32%),且主要分布在3.3~4.7 μm和 > 7.0 μm粒径范围。Alternaria是优势真菌属,在各单元丰度分布相对均匀,主要分布在 > 4.7 μm的粒径范围。(3)气载E. coli主要分布在1.1~2.1 μm范围内,在一期生化水池、二期生化水池及综合水池点位浓度较高(600~700 CFU/m³);气载S. aureus在一期生化池、综合水池及办公区浓度较高(70~120 CFU/m3)。(4)渗滤液处理过程产生的细菌和真菌气溶胶对人体健康危害可忽略。在不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S. aureus在各点位(调节池除外)的年感染风险和疾病负担均超过基准值,可能对厂区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3月21日

    2025

    03月23日

    2025

  • 03月19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承办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健康研究院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