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 2025-03-12 09:01:39
基于分子模拟的大气颗粒物内毒素污染特征、源解析及活性演变机制
生物气溶胶,内毒素,大气生物化学,污染特征,源解析
摘要待审
马丽新 / 清华大学
郑光洁 / 清华大学
细菌是生物气溶胶的重要组分,因其环境适应性强,健康效应显著,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细菌对人体健康效应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活菌对宿主的感染作用,但研究发现,革兰氏阴性菌裂解释放的内毒素亦具有直接的促炎效应,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表明细菌死亡后仍可产生持续的毒性影响。内毒素又称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根据是否结合在细胞壁上,可分为结合态(Euc)和游离态(Euf)两类。与Euc相比,Euf更易导致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是机体炎症的重要诱因。同等浓度条件下,LPS的健康效应取决于其活性水平。LPS以聚集体的存在形式发挥毒性作用,单体分子无活性,聚集体的组成和形态直接影响其活性水平。此外,LPS具有极高的耐热性和化学稳定性,传统的消杀方式难以有效去除,可在大气中长期存在并进行远距离传输,进而加剧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然而,当前对于大气颗粒物中LPS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其潜在来源尚未明确,活性影响因素及演变机制亦有待深入探讨。本研究通过外场观测、源样品测试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手段初步探讨了中国东部典型城市(哈尔滨、北京、上海和广州)大气颗粒物中Euf和Euc的时空分布特征、潜在来源和活性演变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了PM2.5中LPS组成和浓度的时空分布差异;解析出了LPS的道路灰尘、土壤扬尘和两种生物质燃烧产物来源;揭示了LPS与细菌胞外聚合物之间的作用力与聚集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机制,并为大气颗粒物健康风险管理政策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3月21日

    2025

    03月23日

    2025

  • 03月19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北京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复旦大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承办单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省预防医学会
内蒙古师范大学环境健康研究院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