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基因组学视角下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编号:2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3-27 22:23:31 浏览:4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3月30日 09:4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25min

所在会场:[S6] 前沿论坛 (基因组前沿技术) [S6] 前沿论坛 (基因组前沿技术)

暂无文件

摘要
人类史前历史研究有着多种方法,通过考古学研究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通过语言学研究人类语言在语音、词汇、文法上的历时变化,而通过遗传学可以探究史前人群间的亲缘关系。我们使用捕获测序方法,成功提取并测序了东亚地区距今8000到1000年前诸多重要遗址的400多例古人的基因组。研究发现东亚人群遗传关系与语言分类、地理位置的强相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黄河流域农业人群和现代汉族在遗传上的连续性,他们登上了青藏高原,往西北经由甘青地区到达新疆,向东北扩散抵达西辽河流域,向东影响了山东地区,并且南下藏彝走廊;东亚不同地区的人群分别在各地有很强的遗传连续性,没有受到外来人群的混血影响;3000-2000年前台湾地区的古人与大陆壮侗语人群有紧密的遗传关系,而苗瑶人群近500年内受到汉藏和壮侗人群基因影响。东亚人群的精细遗传结构可用于法医学地理定位,而古DNA技术方法可有效处理法医学陈旧降解检材。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王传超
复旦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3月28日

    2025

    03月30日

    2025

  • 04月15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基因组信息学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
大鹏湾实验室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