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服役性态车载智能感知理论与应用
编号:10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8-07 14:47:39 浏览:16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车辆扫描法既有理论重点关注桥梁的竖向振动,而有关车辆作用下桥梁的三维振动及其频率提取的研究相当有限,从而忽视了因偏载、车辆超载等因素产生的桥梁弯扭空间振动问题,使得既有的平面桥梁模型无法真实的揭示薄壁梁的弯曲-扭转振动机理。基于此背景,本报告介绍了识别薄壁箱梁弯扭耦合频率的高精度方法。研究中将桥梁建模视为三维空间模型,并同时考虑薄壁梁和车辆阻尼影响,展示了移动单、双自由度车辆模型下桥梁、接触点和车辆响应的闭合解;并利用车辆动态响应建立了可识别薄壁梁弯扭频率的基本框架,揭示了空间状态下车桥系统的传递机制。研究成果使车辆扫描法理论基础由二维(2D)向三维(3D)跃升,为识别桥梁的弯扭耦合频率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史康
副教授 重庆大学

史康,副教授,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优秀青年人才,主持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纵向科研7项,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博士后,面上,留创优秀类、留渝),国家级研究中心开发课题5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车桥耦合振动和车辆扫描法相关SCI/EI学术论文33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6项。担任《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研究成果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特等奖,中国铁道学会一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荣誉。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厦门BRT全线111联桥梁的快速巡检,取得了良好的识别效果与经济价值。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8月15日

    2025

    08月17日

    2025

  • 08月08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8月08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8月17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承办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