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压强下模拟月壤颗粒摩擦带电量实验研究
编号:1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8-11 15:25:05 浏览:3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中国“嫦娥”系列探月工程顺利实施以来,“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探测器完美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然而,由于月球表面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登月设备的运行,风化层的月壤月尘颗粒更易且更长时间带电,并在静电作用下吸附于登月人员、设备之上,导致仪器设备损坏失灵并对登月人员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探究月壤颗粒带电影响因素和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价值。已有学者研究表明,月壤或模拟月壤颗粒的带电方式有摩擦带电、感应带电、光电效应带电等多种,摩擦带电的带电量较大且是较为重要的一种带电方式。同时,现有研究多在室温下的真空或常压环境中展开,有关月壤或模拟月壤颗粒在不同温度、摩擦速度、真空度下摩擦带电量带电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搭建模拟月壤颗粒在低压条件下的摩擦带电量测量装置,探究其在不同真空度、摩擦速度、环境温度下与高强度耐火芳纶、3M高温橡胶、铝材等常用航空航天材料摩擦的带电量。实验结果表明,模拟月壤颗粒与上述材料摩擦后部分颗粒带正电而部分颗粒带负电;温度、真空度、摩擦速度均会对模拟月壤颗粒摩擦带电量产生影响。在常温常压下,模拟月壤颗粒与上述实验材料摩擦后,正电荷量均值在0.0850pC至0.0398pC之间,负电荷量均值在-0.0908pC至-0.0101pC之间,实验结果与已有研究吻合较好。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真空度0.15-1.0倍大气压范围内,随着气压减小,模拟月壤颗粒与上述材料的摩擦带电荷质比、面电荷密度绝对值总体呈增大趋势;其中正电荷质比面电荷密度分别从38.31μC/kg增大至104.95μC/kg、1.56μC/m2增大至5.90μC/m2,负电荷质比面电荷密度从-5.31μC/kg减小至-98.15μC/kg、-0.26μC/m2减小至-4.03μC/m2。摩擦速度10.91km/h至27.28 km/h范围内,颗粒摩擦带电荷质比、面电荷密度随速度升高而增大。摩擦温度-10℃至60℃范围内,颗粒摩擦带电荷质比、面电荷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本研究结果可为登月人员设备防护、月表静电除尘及未来月壤矿物分选等方面的研发提供进一步参考。
 
关键词
关键词:模拟月壤颗粒,摩擦带电,实验研究
报告人
刘丹阳
学生 兰州大学

稿件作者
刘丹阳 兰州大学
王志浩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谢莉 兰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25

    09月22日

    2025

  • 08月2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无锡研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