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秒脉冲电源激励等离子体协调催化转化二氧化碳加氢
编号: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8-11 15:14:22 浏览:5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二氧化碳同时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和可利用的碳资源,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以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能源危机。因此,突破传统二氧化碳处理技术的限制,寻找新型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方式,不仅对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温室效应有着重要意义,还与国家能源调整策略相符。一条典型的二氧化碳资源化的路径是将CO2和氢气(H2)混合转化,生成诸如甲烷,一氧化碳和各类低级烯烃等产物,这些产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衍生出多种高附加值的产品。然而传统的二氧化碳转化技术因能耗高、转化率低而受到应用限制。与之相比,等离子体协同催化技术则显现出能耗低、环境友好等优点。
本文将制作完成的Cu-g-C3N4催化剂填充至一台自制的DBD反应装置中,同时用一台纳秒脉冲电源激励等离子体产生,协同催化剂转化二氧化碳加氢。随后,通过实验探究了不同催化剂、放电电压、放电频率、脉冲宽度、二氧化碳与氢气进气比例对转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二氧化碳转化率随着放电电压与脉冲宽度的提升而提升,但随着放电频率的上升先增加再减小,在电压为±10kV、脉宽为1000ns、放电频率为7kHz时达到最大转化率。在催化剂的性能评估方面,研究发现g-C3N4催化了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的过程,而碱金属K的掺杂则加强了这一过程。过渡金属Cu则是催化了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甲烷的过程,且随着氢气比例的增加,甲烷的生成率随之提高。在通气比例为C0(CO2):C0(H2)=1:4,电压为±10kV、脉宽为1000ns、放电频率为10kHz时,二氧化碳转化率达到39.329%,生成CH4的选择性达到69.219%。
关键词
纳秒脉冲放电,二氧化碳,催化剂
报告人
李阳升
学生 河海大学

稿件作者
李阳升 河海大学
何湘 河海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9月19日

    2025

    09月22日

    2025

  • 08月20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电磁环境效应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无锡研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