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不适当的发展方式,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气候异常、环境危机、食物安全、乡村社区衰败、生物和文化知识多样性逐渐消失等多重挑战。这使得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挖掘、重建可持续发展的知识体系和多样性经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的本质是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并贯穿在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2017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并提出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这就给作为农村发展主体的农民如何在村庄发展、合作组织建设中受益指明了具体方向。
新世纪之初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乡村建设运动,从推动农民形成合作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到以生态农业、城乡互惠为纽带的城乡互动,再到市民下乡、农业进城的“慢村、慢食、慢生活”,可以说,新世纪近20年乡建的每一步都是紧扣、回应和引领着时代主题。这也正是当代乡建人的初心:“乡村建设实非建设乡村,意在建设中国、建设可持续的美好生活”。
慢食运动源自意大利,但慢食文化属于全世界。与工业文明时代的快餐(Fast food)文化不同,慢食(Slow food)运动源于对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处境的关怀,并与生态农业、多样性饮食文化保护及城乡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慢食运动不仅包含着维系、追寻优质食品、美食乐趣以及舒缓节奏的生活旨趣,而且更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角度关注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生活质量、生计水平,及至人类赖以生存的、濒临危机的地球之生存问题。2017年,慢食运动结合中国的在地经验,提出了“慢村计划”。“乡村重建关乎食材保护、文化传承、生态平衡和社会公平。我们要让乡村产品有市场、生活有乐趣、精神有追求。能否突破这个发展的瓶颈,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未来!国际慢食协会希望更多的企业、机构参与‘慢食村落共建计划’,争取在未来的5年内,让至少1000个村落从这个计划中受益”。
乡村建设与慢食文化有着高度的理念共识。由此,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国际慢食协会、大中华区慢食协会等多家机构将于2017年9月在成都举办国际慢食全球大会暨第七届全国农民合作社论坛,诚邀各地合作社、返乡青年、政府、企业、学者、社会团体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合作经济、乡村可持续设计、农业遗产保护、地标性食材保护等多项议题的探讨和行动计划。
09月29日
2017
10月01日
2017
注册截止日期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