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召开“第五届钢铁、焦化行业超低
排放与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碳中和目标规划蓝图的起始之年。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十四五”时期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第五届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与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拟定于2021年11月20-21日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超低排放改造,绿色低碳发展。会议将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钢铁企业、焦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行业相关专家,围绕超低排放节能技术改造与绿色低碳技术等问题作深入探讨。
活动安排
(一)特邀主旨报告
1.拟邀请国家相关部委领导出席研讨会并介绍我国钢铁、焦化行业碳减排与污染治理协同控制有关政策与措施;
2.拟邀请两院院士和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作特邀主旨报告。
(二)分会场
会议安排了14个分会场、1个青年科学家论坛和1个培训班。
1.分会场:会议设置了14个分会场
2.青年科学家论坛
研讨会期间将举办青年科学家论坛,主要围绕钢铁、焦化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及应用进行交流和研讨,促进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启迪新的学术思想。
3.碳减排与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培训班
会议期间将邀请知名专家围绕钢铁、焦化行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二氧化碳减排等内容,采取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小组研讨等教学形式,举办碳减排与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培训班。
(三)墙报交流
会议期间设墙报交流区域,论文作者可墙报交流研究成果,墙报尺寸宽90cm×高120cm。
(四)环保科技成果展
会议期间将举办大气污染治理科技成果展,展示创新科技成果、分享典型工程案例。
会议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
郝吉明、张远航
副主任委员:
贺 泓、侯立安、刘文清、贺克斌、毛新平、柴立元、柴发合、陈运法、张欣欣、于 勇、王新东、朱廷钰、邢 奕
委员(按拼音排序):
伯 鑫、苍大强、岑超平、陈 健、陈尚芹、程芳琴、程水源、邓积光、高 翔、郭占成、何 炽、何 洪黄 导、黄张根、
姜泽毅、雷 文、李 超、李彩亭、李健军、李俊华、李咸伟、梁文俊、廖 强、刘建国、刘育松、柳静献、马永亮、
宁 平、汪华林、汪黎东、王 磊、王 强、王 岩、王明登、王建成、王书肖、王小明、王自发、魏 伟、夏德宏、薛志钢、
闫克平、杨景玲、杨晓东、姚 群、于 洋、俞勇梅、岳 涛、张 凡、赵 毅、朱天乐、竹 涛
1.征文评奖:大会设置了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审专家在入选的论文中评选出25篇优秀论文,优胜者将获得由组委会颁发的奖状与奖金,一等奖5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0篇。一等奖奖金为2000元,二等奖奖金为1000元,三等奖奖金为500元。
2.投稿要求:原创论文,不能是综述论文,提供论文全文。论文摘要不超过500字,全文不超过5000字,论文文件格式为word文档。具体要素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等。
3.请在论文后面标注作者的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以便进一步沟通。
4.优秀论文将推荐到《工程科学学报》、《燃料化学学报》,经编辑部审稿合格后,以正刊专辑的形式出版。《工程科学学报》、《燃料化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工程索引》(EI)等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收录。
5.论文提交方式可通过会议邮箱:cseslxd@126.com投稿,也可通过组委会微信:18500726089(同微信)投稿。
会议安排了14个分会场、1个青年科学家论坛和1个培训班。
(1)钢铁、焦化行业污染物全过程减排及节能耦合技术
召集人:邢 奕 北京科技大学院长/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源头减排技术及应用;清洁生产技术;烧结烟气(高炉热风炉)循环技术;烟气高温净化与余热高效利用新技术;新型高炉冶炼及炉料结构优化技术;煤气(焦炉、转炉、高炉)源头净化与高质转化利用技术及应用。
(2)钢铁行业烟气脱硫脱硝技术
召集人:李俊华 清华大学教授
汪华林 四川大学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高效脱硫、脱硝技术;臭氧或催化氧化吸收脱硫脱硝技术;中低温脱硝催化剂研制、再生及失效催化剂安全处置技术;脱硝系统面临的氨逃逸、二氧化硫氧化、堵塞等问题;新型脱硫、脱硝剂的研发应用;脱硫脱硝工程技术路线选择分析及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维护与管理经验。
(3)焦炉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
召集人:李 超 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石岩峰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秘书长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焦炉烟气污染物源头减排与过程控制技术,焦炉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焦化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焦化(烟气、煤气)治理及无组织排放综合治理技术,焦化行业新工艺、技术,焦炉煤气高效综合利用等。
(4)钢铁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与系统节能
召集人:柳静献 东北大学教授
闫克平 浙江大学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颗粒物超低排放与碳减排技术;钢铁烟尘无组织排放与控制;烧结电除尘化学团聚提效技术与应用;焦炉整体封闭技术方案探讨;除尘系统节能技术与应用;转炉煤气湿式电除尘技术与应用;袋式除尘提标改造技术与应用;滤筒除尘技术及其超低排放应用;超高温金属间化合物滤材及其应用;烧结灰提钾资源化技术与实践。
(5)高炉煤气净化技术
召集人:朱廷钰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宁 平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高炉煤气除尘技术,高炉煤气脱硫技术,有机硫催化水解及脱除技术,有机硫一体化脱除技术,硫化氢脱除技术,高炉煤气除水除氯技术,高炉煤气净化技术路线及工程应用,高炉煤气净化标准解读。
(6)焦化行业VOCs控制技术
召集人: 竹 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所长/教授
王明登 中国炼焦行业协会首席专家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焦化行业VOCs大气污染物监测与排放特征;焦化行业VOCs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焦化行业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焦化行业VOCs大气污染物环境影响评价;焦化行业VOCs大气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焦化行业VOCs大气污染物净化工程案例。
(7)电炉污染物控制技术
召集人:姚 群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
徐文青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短流程电炉绿色炼钢技术进展与大气污染问题,电炉烟气捕集及细颗粒物超低排放技术,电炉烟气二恶英生成机制、减排及控制技术,电炉烟气多污染物成因与综合治理技术,电炉烟气余热利用与净化系统节能技术,电炉钢渣综合利用等。
(8)钢铁、焦化行业流程再造
召集人:李建新 河钢集团钢研总院院长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钢铁工艺流程优化和再造技术、钢铁流程节能和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钢厂能源流与物质流动态耦合优化调配技术等。包括但不限于烧结矿竖式冷却机技术、高比例球团冶炼技术等铁前再造技术;气基直接还原炼铁技术、低阶煤基直接还原炼铁技术、熔融还原炼铁等炼铁再造技术;以及电炉短流程高效化技术、煤气高效优化升值利用、富氧/全氧燃烧技术、能源流与物质流集成耦合优化技术等。
(9)CO2捕集、固定与利用(CCUS)技术
召集人:王 强 北京林业大学院长/教授
汪黎东 华北电力大学院长/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二氧化碳捕集:燃烧前捕获、富氧捕获、燃烧后捕获、化学链燃烧及气化;二氧化碳转化利用:传统热催化转化、光催化转化、电催化转化、光电催化转化、光热催化转化、生物利用;二氧化碳封存:地质封存、驱油封存、矿化封存;负碳技术:生物质利用耦合CO2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BECCS)、直接空气捕集(DAC)等。
(10)钢铁、焦化行业污染物吸附脱除与资源化利用
召集人:黄张根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建成 太原理工大学主任/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多孔材料在SO2、NOx、二噁英、VOCs、重金属等污染物吸附脱除的应用技术;吸附工艺在钢铁、焦化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分析;硫资源的高效回收与高值化利用;氮资源回收和资源化的可行性;重金属的无害化处置;活性炭/活性焦的安全使用与无害化处理。
(11)钢铁、焦化行业环境功能材料研究与应用
召集人:邓积光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员
何 炽 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钢铁、焦化行业工业烟气治理过程中的催化/吸附净化材料研究与应用;挥发性有机物高效吸附与催化净化;非常规气态污染物吸附/催化净化技术;新型气体净化材料研发与应用等。
(12)污染物监测技术
召集人:刘建国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李健军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污染源动态监测技术及管理措施;细颗粒物监测及分析技术;钢铁工业过程检测和分析技术;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测技术;工业园区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工业污染源周边及区域空气质量评价;环境监测大数据的创新技术与应用等。
(13)钢铁、焦化行业污染调控和成本效益模拟技术
召集人:王自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钢铁焦化行业污染物减排模拟和分析技术、城市和街区尺度空气质量模拟、多尺度多污染物生消过程建模与模拟分析技术、工业园区典型行业污染物溯源技术、污染物调控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技术等。
(14)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
召集人:伯 鑫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大气部主任
薛志钢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征文及研讨的主要议题: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钢铁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与达标状况分析;排放源与空气质量响应分析;钢铁行业超低情景下排放现状分
11月20日
2021
11月21日
2021
初稿截稿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
2024年09月19日 中国 Kunming
第七届钢铁、焦化行业超低排放与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