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交叉学科论坛热烈欢迎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外语教育等领域学者和研究生参会。
一、本期主题
语言习得与认知神经科学
大语言模型与认知神经科学
二、主办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语言认知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语言大学)
三、论坛主席
主席:
James P. Lantolf 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共同主席:
王建勤 教授(北京语言大学)
四、论坛亮点
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和中青年学者发表演讲
紧跟大语言模型和认知神经科学学术前沿
聚焦语言习得与认知科学,推动交叉学科研究
揭示双语脑与认知神经科学奥秘,探索双语者语言认知神经机制
采取多种神经影像学技术,以科学的方式认识人类语言
脑科学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和外语教学
五、日期、地点和形式
日期:2024年10月18日-20日(18日为注册报到日期)
地点:北京语言大学
形式:线下参加(大会报告、分论坛、展板)
六、分论坛议题
分论坛1:语言习得与认知研究
议题1:基于认知理论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议题2:语言习得的认知加工过程和机制
议题3:认知语言学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议题4: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国际中文教育研究
议题5:儿童语言能力与认知发展研究
议题6:社会文化理论与教育神经科学
分论坛2:语言认知神经科学
议题1:大语言模型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议题2:语言认知神经基础理论研究
议题3:双语/多语言处理与认知神经机制
议题4:特殊人群语言加工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议题5:神经可塑性与语言能力发展研究
议题6:二语习得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
议题7: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
七、专家
James Lantolf 教授
北京语言大学、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Matthew Poehner 教授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Boping Yuan 教授
英国剑桥大学
Shuai Li 教授
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
Pedro M Paz-Alonso 教授
西班牙巴斯克语言与脑中心
Urs Maurer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持续更新中......
八、会议议程
10月19日上午
大会报告一
10月19日下午
分论坛报告
10月20日上午
大会报告二
10月20日下午
大会报告三
九、论文征文
论坛欢迎摘要投稿(800字以内;题目:四号黑体居中;作者:小四号宋体居中;单位:小四号宋体居中;正文: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关键词:限5个,小四号宋体)和全文投稿。
本期论坛报告有三种形式:(1)大会报告发言(每人30分钟);(2)分论坛报告发言(每人15分钟);(3)海报展贴(1小时)。请各位代表提交摘要或全文时,在后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并在邮件中注明。
欢迎语言习得、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汉语和外语教学等领域、尤其是交叉学科的专业文稿。如果您希望在论坛上报告您的研究成果,您需要提交摘要或全文并通过双盲同行评审。大会优秀论文将在中央级出版社结集出版。在支付注册费后,您将被确认参加论坛。
提交方式:请在截止日期(9月30日)前,将您的摘要或全文发送至 clcb@blcu.edu.cn邮箱(邮件主题命名为:姓名-单位-投稿)。经过论坛评审委员会的评审后,我们将安排您在分论坛进行主旨发言,并另行通知您具体的时间。
十、论坛费用与缴费方式
1. 学生600元/人;教师1200元/人。9月20日以前注册费用为学生400元/人;教师1000元/人。
2. 交通、住宿费用自理。
3. 填写报名回执(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并发送至clcb@blcu.edu.cn完成报名。请10月18日前在线注册缴费,参会人员以完成缴费者为准。会议规模100人,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获取回执表:
官方缴费平台:http://pay.blcu.edu.cn:8081/publish/p/3022024030017.html
请扫描小程序查看缴费说明:
十一、说明
1. 大会工作语言为英文或中文,报告ppt须为英文。
2. 注册费付款成功后,因个人原因不能按时参加,注册费不予退还。
3. 学生指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需提供学生证明。博士后不属于学生范畴。
4. 发票默认开电子发票,论坛结束将尽快发送至学员指定邮箱。
十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任老师
电子邮箱:111center@blcu.edu.cn
电话:010-82303797
敬请留意北京语言大学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网站。
中文网址:http://ccsl.blcu.edu.cn
英文网址:http://enccsl.blcu.edu.cn
或请关注“语言认知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公众号。
10月18日
2024
10月20日
2024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