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柱高温性能与细观数值模拟方法
编号:1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22 14:52:26 浏览:2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暂无开始时间(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暂无持续时间

所在会场:[暂无会议] [暂无会议段]

暂无文件

摘要
钢管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FST)承载力高、造价较低、避免超高性能混凝 土高温易爆裂难题,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性能结构形式。而材料/结构的高温劣化是 结构抗火设计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从材料和构件两个层面对其高温劣化机理与细观数值模拟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包括:1)通过随机分布试验研究了升温制度、截面尺寸、钢纤维和粗骨料含量对CUHPCFST柱核心温度场的影响。2)研究了不同升温制度、截面尺寸等参数对UHPCFST柱轴压力学性能的影响,揭示了钢管与UHPC的相互作用机制,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最高温度的残余承载力计算方法。3)采用细观随机几何建模方法,考虑粗骨料和钢纤维的随机空间分布,结合孔隙率随机场,建立了UHPC的高温传热细观双随机数值模型。4)提出UHPC高温后力学参数的等效概率模型,并结合钢管宏观模型,建立了UHPCFST柱的顺序热-力耦合宏-细观模型。该模型能够准确模拟高温后的力学响应和破坏模式,具有较低计算成本,适用于大尺寸构件的高温性能模拟。本研究为UHPCFST结构的高温性能研究、耐火设计及灾后性能评估提供了理论基础,所提出的细观双随机模型和等效概率模型为材料和构件层次的随机性研究和可靠度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数值方法。
 
关键词
暂无
报告人
王叹
博士后 武汉大学

王叹,武汉大学“卓越博士后”,合作导师为徐礼华教授;自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一直从事混凝土材料与结构高温性能的研究工作,主持 1 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B 类)。深度参与 4 项混凝土材料与结构高温性能相关的纵向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在 Engineering Structures, Composite Structures, Fire Safety Journal, Journal of Constructional Steel Research, Journal of Building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Engineering Failure Analysis, Structures, Journal of Sustainable Cement-Based Materials, Low-carbon Materials and Green Construction 和《建筑结构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共 26 篇,其中 21 篇 JCR 一区 SCI 检索论文,3 篇 EI 检索论文和 2 篇北大核心论文。 授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软件著作权 4 项。担任 Engineering Structures, 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 和 Structures 等期刊的审稿人。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6日

    2025

    05月18日

    2025

  • 04月15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09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18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江苏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
兰州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