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桥梁涡振诱发机制与综合控制优化
编号:14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5-04-26 11:45:37 浏览:5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5年05月17日 16:1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P] 5月17日下午分会 [P3] 3. 远距离输送与生命线工程安全理论与技术 / 分会场7. 桥梁风工程及结构振动控制技术与应用

暂无文件

摘要
大跨度桥梁模态密集,各阶模态都可能发生涡激振动(简称“涡振”),常采用气动控制措施和机械阻尼装置进行控制。气动控制措施简单高效,但依赖大量风洞试验,抑振机理复杂不明;机械阻尼装置普适性强,而传统TMD多面向单一模态振动控制,非涡振模态以及MTMD之间影响规律尚未澄清。基于模型风洞试验,开展了大跨度桥梁涡振气动控制措施系列寻优工作,澄清了涡振和抑振过程的气动力演变机制,发展了MTMD涡振响应反演的非线性方法和多阶模态涡振控制的优化算法,提出大跨度桥梁涡振起振和抑振机理、面向实桥涡振控制的涡激力模型不确定性等系列新问题。
 
关键词
涡振;大跨桥梁;振动控制;风洞试验
报告人
方根深
助理教授/院长助理 同济大学

方根深,工学博士,同济大学助理教授,从事风工程应用基础研究。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科协资助)、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晨光计划,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5项,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软著10项,参编专著3部。担任《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Advances in Wind Engineering》、《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等期刊青年编委。成果应用于深中通道、观音寺长江大桥、天峨龙滩特大桥等10余项重大工程,荣获国际桥协(IABSE)年度最佳博士论文奖(年度唯一)、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科学技术奖气象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6日

    2025

    05月18日

    2025

  • 04月15日 2025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10日 2025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18日 2025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
江苏省地震局
中国地震学会基础设施工程防震减灾专业委员会
兰州交通大学
承办单位
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