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参与司法以及司法公开是司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近些年中国司法改革的一个重点。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不再审理法律适用问题,只参与审理事实认定问题”。这一纲领性文件为司法机关拓宽公众参与司法、提高司法透明度的机制创新提出了要求,也营造了新的契机。 中国目前刑事、民事诉讼程序采取人民陪审员制度。在过去几十年里,该制度为公民参与司法提供了有效途径,不过,从目前实践看,这一制度本身效能有限,而且按照目前制度设计,在重大疑难案件(如死刑案件)中不能予以采用。在实践中,陪审员在很多案件审理中形同虚设,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需要从制度和机制上全面思考并重新设计陪审制度。同样,司法公开也是目前司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公民参与司法问题紧密相关,而如何提升司法活动的透明度,并通过制度和规范予以保障,也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以英国为代表的普通法国家所采取的陪审团制,是公众参与司法的一项重要方式,对于提高司法权威和公信力,提升司法透明度,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目前一些非普通法系国家也开始采取这一制度。例如,法律传统上属于大陆法系的俄罗斯,其刑事司法中已采用陪审团制。 1993年12月12日通过的《俄罗斯联邦新宪法》确认了陪审团制度。在俄罗斯较高级别的地区法院,陪审团只审理刑事案件,大多是带有加重情节的谋杀以及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对于儿童实施强奸的刑事案件。受历史影响,中国现有法制受前苏联影响很大,因而俄罗斯实践对中国司法实践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即将“刑事司法改革与完善”作为中心发展的主轴,为积极促进我国刑事司法的发展、提升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公信力,我中心将于2015年6月12日举行“公众参与司法的路径选择”学术研讨会,就现有公众参与司法实践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外公众参与司法的模式进行研讨,对如何在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框架内完善公众参与司法的制度和机制进行探索。
06月12日
2015
06月13日
2015
初稿截稿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
2025年04月16日 中国 北京
2025(第九届)中国国际骨科研究大会暨展览会2024年12月18日 中国 深圳市
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2024年09月12日 中国 Beijing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4年06月01日 中国 淄博市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第四届学术年会2024年05月16日 中国 武汉
第二十一届“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2024年04月22日 日本 Narita
3rd Tech Summi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Robotics2023年10月12日 法国 Par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Security 20232023年06月15日 中国 淄博市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第三届(2023)学生学术会议2023年05月12日 中国 Nanning
第三届土木工程计算与仿真技术学术会议2023年04月14日 中国 郑州市
2023年语言,创新教育与文化传播国际会议(CLEC 202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