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西方社會的實證研究,都一致指出孩子的學習與發展確實會因家庭社經環境與文化差異而存在著明顯的落差,低社經或文化環境匱乏的家庭,孩子的學習表現明顯落後。而這樣的學習與發展的落差,打從學前階段就已經明顯存在。且這樣的落差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日益加大,成為無法跨越的鴻溝。同時有更多研究證實幼兒園或是小學新生階段若沒有良好學習的經驗,會對其往後更高年級時的行為與認知能力發展不利,若孩童時期在學習與成長時有不利經驗,則會對其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等各種個人資本的存量有不利的影響,甚至對於其日後進一步在成年時期的求職也有不好的影響。 在臺灣,也有許多研究發現除了低社經家庭孩子之學習與發展明顯較差外,做為台灣少數族群的原住民,其子女的學習與發展也落後於漢人,看來與西方社會研究成果發現少數族群學習之劣勢與成因似有雷同之處,而顯現跨文化的一致性。然而,近二十年來,臺灣族群組成有著明顯的變化,跨國婚姻在臺灣婚配市場上所佔比率愈來愈高,其子女也陸續進入學校求學,也正改變著臺灣各級學校內班級學生的族群組成。不過,許多跨國婚姻對象的選擇,往往是以透過臺灣與其他婚配對象的來源國(如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大陸)之經濟落差,很大宗的以金錢仲介方式進行,是相當特殊的婚配方式。而許多臺灣男性需要透過此方式達成婚配目的者,往往主要是因為年齡較大、身體不便...等因素,甚至往往也可能存在低社經地位的劣勢,當然提供孩子的教育資源也就可能不足,這樣婚配方式也就可能對其子女學習不利。 基於此,許多國家在早期兒童教育與照顧介入方案與公共投資的重視度與經費投注也就大幅增加,諸如美國Head Start及Early Head Start計劃,還有其他弱勢補助政策的提出,扶助弱勢是相當重要的目標。而在臺灣,如先前所實施之扶幼計劃,及目前施行中五歲幼兒免學費教育計劃,還有各種弱勢補助政策。然而,對早期兒童啟蒙教育的投資,除了要全面性的提昇國家人力素質之外,在落實社會正義與公平性,朝向教育機會均等的價值信念下,當前的學前教育政策也愈加重視對弱勢家庭的扶持,期望能及早改善與介入文化不利家庭環境下成長幼童在發展與學習的不利情形。而針對各項弱勢扶助政策效果進行成效檢視也一直是西方研究的重點,近來當前也受到許多國內研究者的關注。
11月27日
2015
11月28日
2015
初稿截稿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
2025年04月16日 中国 北京
2025(第九届)中国国际骨科研究大会暨展览会2024年12月18日 中国 深圳市
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2024年09月12日 中国 Beijing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4年06月01日 中国 淄博市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第四届学术年会2024年05月16日 中国 武汉
第二十一届“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2024年04月22日 日本 Narita
3rd Tech Summi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Robotics2023年10月12日 法国 Par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Security 20232023年06月15日 中国 淄博市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第三届(2023)学生学术会议2023年05月12日 中国 Nanning
第三届土木工程计算与仿真技术学术会议2023年04月14日 中国 郑州市
2023年语言,创新教育与文化传播国际会议(CLEC 202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