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與東海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謹定於2016年5月21日(星期六)假東海大學人文大樓,聯合舉辦「第三十八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大會主題為: 文․ 物

 

「文物」一詞一方面突顯文化對物件的銘刻,一旦文化的形跡消褪至不可辨認的狀態,物也失去其意,退行為惰性物質。但「文物」同時也指向物質性,亦即文化的載體,一旦物質消失,文化也等同於不存在。這個初步觀察的一個引伸是,文物兩字一旦產生慣常連結則相互限制,讓物需要依靠人方能具有其「紋」,而文則需要依靠物質才能取得實質性。前者或可稱「人文」主義,其所忽視者即為「物之文」:物物錯綜、相紋而帶有的象——此即文之原意,如天文或水文所指。後者或可稱物質論,其則失之於「文之物」:思想、精神層面的生成意義,如Deleuze的時間、記憶所帶有的創造力,或Luhmann所說「觀察」所具有的世界成形作用。依此,我們若將文物二字分離開來,或者陌異化、複雜化兩者之間的連結,則或許能帶出不一樣的「文․物」想像與解釋,跨越一般主體與客體,或精神與物質外部分立的看法。

 

從古至今,載體如泥板、羊皮、紙張、數位媒材等的物質性,對文化的生產和傳遞具有重大影響。從希臘羅馬時期的學者,到如Walter Benjamin等現代理論家,都呼籲注意文學與藝術的物質性。在創作上,Laurence Sterne在小說《崔斯淳‧項狄》(Tristram Shandy)裡使用了數頁的雲石紋紙;前衛派與(後)現代主義者,如Mallarmé、Picasso、陳黎等人在印刷排版以及媒材上進行藝術與文學實驗;在數位的當代,黑膠唱片、八或十六厘米電影、最近的黑白插畫等訴諸粗糙物質性——似乎太過平滑的數位載體與電子年代少了物質皺摺,因此無法讓情感攀附居留。以上這些實踐都可視為是在問題化文化與物質的關係。我們在解釋上可以喚起、強調載體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突顯一種內在於文的物質性:物質形式反應的是創作者的表達需求,也就是說,是文化、主體或思想創造出它的物,諸如造型描寫(ekphrasis)、圖文創作或文學插圖等所顯示的。而若要回應物質導向的大腦神經學,此處或也可以說,不是大腦皺摺解釋了思想,而是生命創造出大腦皺摺以承載其深層繁複。

 

但問題化「文․物」也可以走向相反的解釋:是物質的可觸性,如載體的粗糙感或膠片的光化學作用,創造、傳遞了差異的感受。若從生命演化的角度來看,是化學物質從微細程度的碰撞與融合,到有機分子氨基酸的出現,以及層層繁複系統的接合,才有各種複雜的現象、物質與生命形式的湧現(emergence)。從碳分子、細懸浮微粒(PM2.5)與環境賀爾蒙,到生物行為以及人類性格,再到自然系統以及器物文明環境,這些物物之間的交文,可稱互物性(interobjectivity),構成了動態的相涉關連網絡,在其中人與非人、有機與非有機等共同參與在彼此之中,迴互構成多尺度、維度的生命與生態系統,此即指向物的文性。就人文研究來說,這個物生態除了關係到環境書寫之外,也可見於各種以物為核心的美學實踐,諸如意象派、新小說、拾得物(found object)創作與裝置藝術。再者,如公仔、配件等物質文化對情感的形塑也可視為與此物的導向相關,亦即是各種物件的組配生成了主體。

 

從以上描述出發,本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希望邀集各領域的研究者,共同探討「文․物」之間的複雜分離與交涉關係,目的在突破一般對此二概念的限制性理解,以打開文與物、主與客、思想與主體、真理與本體、情感與物件、精神與物質、表達與載體、具象與抽象等之間更有創造性的詮釋可能。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16-01-03
摘要截稿日期

征稿范围

  • 文学与艺术等各种表达类型的载体实验
  • 文学与艺术中特别的物件表现或物件论述
  • 文字化,图像或具象化,造型化,抽象化等所涉及的「文。物」关系
  • 文物分离的美学,伦理或政治效应
  • 文物与民主,或物的公民权
  • 当代人文研究里各种关于物质或思想的新论述
  • 本體論的精神意義,分子論的情感、倫理、政治意義,或思想、真理的本體意義
  • 文物与后人类或后人文
  • 系统理论,或科学与科技研究的「文。物」诠释
  • 「文。物」与生态研究或环境书写
  • 「文。物」与神学或万物有灵论
  • 「文。物」与后殖民或全球南方
  • 「文。物」与性别研究
  • 物质文化研究的特殊「文。物」诠释
  • 档案化,收藏,记忆,储存所涉及的特殊「文。物」关系
  • 艺术史,博物馆研究,书籍史,考古学及人类学的「文。物」新解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05月21日

    2016

    会议日期

  • 01月03日 2016

    摘要截稿日期

  • 05月21日 2016

    注册截止日期

联系方式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