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多年来,中国妇女史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从“父权压迫”到“女性自主”,从“她的故事”到“性别建构”,中国妇女在历史上的身影愈来愈清晰,她们所发出的也不再限于幽微的“无声之声”。不过正当妇女史的知识积累日益丰富而细致,我们发现到,中国妇女史研究也出现相当的局限性,特别是承袭着“中国”的框架。近代中国的女权发展无可避免地卷入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也因此探讨近代中国妇女史几乎不可能绕过国族主义。然而,国家是否为妇女史研究的最重要关键?我们是否可能像十多年前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所提议的,“把妇女史从民族国家拯救出来”? 基于这样的思考,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将于2017年7月11-14日召开“世界史中的中华妇女”国际学术研讨会。以“中华妇女”为主题,即希望超越民族国家的界线来研究中国(包括华裔)妇女史,一方面把中华妇女放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重新审视,例如:她们对“域外”的想象、书写及经历,她们与外国人之间的互动和理解(或误解),中国与外国妇女的经验异同比较等。另一方面,吾人正身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球村里,许多区域性的政治动乱、经济危机、环境变迁其实都是全球议题。不论我们是否同意“全球化”的命题,“全球性链结”俨然是认识区域文化的一把钥匙。这种全球性链结与中华妇女有何关系?全球性的视野对于中国妇女史研究提供什么样的新观点与洞见?至于时间跨度上,本次会议上溯古代,下至1970年代,意在提供长时段(longue durée)研究的对话机会。换言之,本次会议将从跨地域及跨时代的角度,重探中华妇女的历史。
为扩大参与以集思广益,本会诚挚欢迎学界就(但不限于)以下议题投稿:
1.日常生活(食、衣、住、行、物质文化)
2. 革命与战争
3. 移民、流亡与离散
4. 政治与统治(女性统治者、参政权、外交)
5. 宗教与礼俗
6. 身体、卫生与医疗
7. 科学与技术
8. 性、性别与性倾向
9. 婚姻与家庭
10. 创造与设计(表演艺术、电影、音乐、美术、文学、生活风格)
11. 法律、犯罪与刑罚
12. 经济生产(农、工、渔、商、手工业)
13. 空间与地方
14. 边境妇女(海外与边疆)
15. 家政学与家庭管理
16. 大众文化
07月11日
2016
07月14日
2016
摘要截稿日期
注册截止日期
2025年04月16日 中国 北京
2025(第九届)中国国际骨科研究大会暨展览会2024年12月18日 中国 深圳市
2024深圳国际医疗器械展览会2024年09月12日 中国 Beijing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4年06月01日 中国 淄博市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第四届学术年会2024年05月16日 中国 武汉
第二十一届“中国光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2024年04月22日 日本 Narita
3rd Tech Summit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Robotics2023年10月12日 法国 Par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and Security 20232023年06月15日 中国 淄博市
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第三届(2023)学生学术会议2023年05月12日 中国 Nanning
第三届土木工程计算与仿真技术学术会议2023年04月14日 中国 郑州市
2023年语言,创新教育与文化传播国际会议(CLEC 202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