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这是中国顶级制药化学反应及工艺的年度盛会。科学家们将向您汇报全球制药化学反应与工艺技术的最新应用成果。

特拉万星、青蒿素、Zepatier(2016上市的丙肝药)、磺达肝葵钠、维生素H、喜树碱、双氯灭痛、奥利司他、利奈唑胺、伊曲康唑、SIPI-4887(降血脂候选新药)、西格列汀、达泊西汀、雷美替胺、帕珠沙星、扁桃酸、他汀类、普利类、度洛西汀、西他列汀……这些耳熟能详的重磅药物,它们是否有创新工艺路线,能否实现产业化,这些新工艺路线背后的机理及技术诀窍何在?请不要错过开发者们来现场所做的解密。

同写意联手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终身讲座教授张绪穆博士,为促进学术界与工业界的深度融合;为绿色环保、成本降低和提高药品纯度与质量;为快速提升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倾情推出本次峰会。

十二月,您是选择北方寒夜里的大雪纷飞,还是南方艳阳中的四季如春?同写意邀您去深圳,共同写意化学制药工艺的新篇章。

时  间

2016年12月9-10日

地  点

中国 广东 深圳市

南山区学苑大道1088号 南方科技大学一科报告厅

会议日程:

2016-12-09 09:00 ~18:00
报告内容
09:00-09:05 开幕致辞

09:05-09:50 以合成策略创新驱动原料药高效产业化发展

维生素H的不对称合成工艺

双氯灭痛的绿色合成工艺

喜树碱的不对称合成工艺

他汀类药物的合成工艺

陈芬儿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09:50-10:35 催化之乐—从催化反应中获得乐趣与回报

实例说明催化剂在创新治疗药物高效合成中的重要价值

孙勇奎院士,前默沙东中国区副总裁

10:35-10:50 茶歇

10:50-11:30 实用的不对称氢化反应

不对称氢化催化剂从学术研究到工业应用

手性膦配体在工业应用中的实例

手性工具箱的大量配体用于带官能团底物的氢化以及制备吨位的手性药物中间体

张绪穆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终身讲座教授,系主任

11:30-12:00 用于药物合成的高效、实用偶联技术

偶联反应在当今药物制造中应用最广泛,但仍然存在底物适用范围狭窄、金属催化剂用量过高、催化剂回收和金属离子含量控制代价昂贵等缺点。

发展环境更友好、原子经济性更高、选择性和效率更好、底物实用性更广的偶联反应并应用于药物绿色合成。

通过配体和催化剂研发发展高效、实用的偶联技术并用于药物合成。

汤文军博士,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12:00-13:30 午餐

13:30-14:10 工艺研发中的哲学

有机金属催化反应工艺开发所面对的问题和解决手法

高速筛选的误区和局限

结合理论导向的并行实验设计和反应机理的解析回避局部优化的陷阱

最新的全局设计与开发方式

数据和知识的管理

百时美施贵宝的一些经典实例

肖毅博士,百时美施贵宝催化剂研发实验室负责人

14:10-14:50 丙肝新药新生产工艺开发:全新的不对称钯催化碳-氮偶联

一个全新的不对称钯催化碳--氮偶联反应和以此为基础的Elbasvir的新路线和工艺。Elbasvir是默沙东2016年上市的丙肝复合新药Zepatier的两个有效成分之一。由于一个没有合成方法的手性中心而给新生产工艺开发造成极大的挑战。

尹京军博士,默沙东中国新药前期工艺化学研究负责人

14:50-15:20 手性含氮杂环的不对称氢化合成在手性药物和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发展了三类策略解决含氮芳香杂环化合物的催化不对称氢化难题,合成环状手性胺类化合物:催化剂活化、底物活化和接力催化。利用芳香杂环化合物不对称氢化作为关键步骤,一些含氮手性药物和天然产物被快速合成。

周永贵博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15:20-15:40 茶歇

15:40-16:15 从青蒿酸到青蒿素的高效化学合成 

目前市售青蒿素全部来自于植物黄花蒿的提取。利用自主开发的手性催化剂,实现了由青蒿酸到二氢青蒿酸的高效不对称催化氢化合成。利用该廉价金属催化剂开发了无光照反应条件下从二氢青蒿酸到青蒿素的高效化学合成新工艺,从而打通了以单糖为原料的青蒿素人工合成的全产业链。已实现青蒿素的公斤级合成放大试验。

张万斌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16:15-16:50 多肽药物修饰与规模化生产技术

多肽药物长效修饰技术

杂质控制与规模化生产技术

马亚平博士,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16:50-17:30 工艺开发中的杂质问题--探析与思考

API制备过程杂质来源分析

杂质控制的法规要求与工艺开发注意事项

实例分析

车大庆博士,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17:30-18:00 讨论与答疑

全体报告嘉宾

2016-12-10 09:00 ~15:30

报告内容
09:00-09:45 化学药物合成工艺研究体会

实用的工艺与论文和专利的差别

如何在文献中筛选可作为工艺研究的路线

Medchem synthesis vs Process synthesis

汇聚型合成 vs 线型合成

实验室研究与中试 

设计原创性路线

实例分析(雷美替胺等7个亲历项目)

周伟澄博士,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研究员

09:45-10:25 “重磅炸弹”新药合成与绿色化工艺

帕博昔布和丙肝蛋白酶抑制剂等新药合成工艺 研究的重点难点、瓶颈反应

关键反应的可行性评估、改进及完善

反应机理的探索和副反应的抑制及可控

绿色化工艺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绿色制药工艺的新前沿、新亮点

张霁博士,东阳光药业新药工艺研发首席科学家

10:25-11:00 不对称氢化反应在几个药物中间体合成中的应用

报告关键词:他丁中间体,扁桃酸,普利中间体,化学选择性,对映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

张兆国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11:00-11:15 茶歇

11:15-11:55 新型脂糖肽类抗生素特拉万星的工艺研发、验证和FDA申报的案例

特拉万星的工艺研发与验证

质量控制

FDA申报注册

李君宁博士,Theravance Biopharma资深副总裁

11:55-12:30 原料药磺达肝葵钠和奥利司他的全合成

抗凝血原料药磺达肝葵钠的合成

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的全合成

全合成基于模块合成的策略,合成路线和方法具有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的特点,适合于工业化生产过程

秦勇博士,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

12:30-13:30 午餐

13:30-15:00 讨论与答疑

嘉宾

陈芬儿

复旦大学化学系, 教授

陈院士发明了以不对称催化剂为核心的d-生物素工业生产合成新路线和新工艺,在结构复杂的天然药物的不对称全合成中,取得了多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作为第一发明人的“d-生物素的合成方法”等7项发明获中国发明专利。“d-生物素的不对称工业全合成生产新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d-生物素的不对称工业全合成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d-生物素的合成方法”获上海市发明创造专利奖发明专利一等奖。d-生物素的不对称全合成生产新技术和双氯芬酸钠新合成工艺均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孙勇奎

默沙东中国, 前副总裁

孙院士拥有丰富的药物研发及商业(管理/商务)经验,1993年任美国默克公司高级化学研究员,参与领导推进默克早期药物开发项目,如HIV整合酶抑制剂。2010年与默克首席战略官共同制定中国研发战略,成就了默沙东研发中心在北京的成立。随后又带领默克外派驻中国的资深药物化学家和药理学家与合同研究组织(CRO)一起加快默克新药研发。2012年就任默克研发商务开拓及许可部门。 2015年默克在中国获得癌症免疫治疗资产的全球权利,孙博士在该项目的BD业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6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张绪穆

南方科技大学化学系, 终身讲座教授,系主任

长期从事高效高选择性的催化研究,在不对称氢化的工业化应用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相关的重大药物(如雷米普利、度洛西汀和西他列汀中间体)的绿色合成新工艺的工业化应用规模增大、污染减小、效益提高。其对不对称合成的构想很早被自然基金委采纳,推动了手性合成重大项目的立项。2002年获得美国化学会Arthur C. Cope Scholar 奖,是第一位荣获此奖的中国大陆科学家。其发展的张烯炔环异构化反应(Zhang enyne cycloisomerization)成为少有的以中国人名命名的人名反应之一。

汤文军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 生命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在2011年进入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前,汤博士曾任美国 Boehringer Ingelheim 药物工艺部门高级科学家和首席科学家。2009年获Boehringer Ingelheim个人成就总裁奖。汤博士在药物工艺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上发表论文六十余篇,国际专利十余项。2012年入选“”,2013年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

肖毅

百时美施贵宝催化剂研发实验室, 负责人

留学日本期间师从诺奖得主野依良治教授,从事催化手性加氢的研究。1997年进入默沙东从事合成工艺的研发工作,参与了抗生素,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多个药物的工艺开发。发现并开发的无保护烯胺的手性加氢工艺被用于西他列汀的工业投产,获2004年Solvias Ligand Contest头等奖,2005年AstraZeneca绿色化学奖,2006年绿色化学大总统奖,2009年爱迪生专利发明奖。2006年转职到施贵宝制药公司创建催化剂研发实验室,高效参与了近600个催化项目的研发工作。他所设计开发的数据库收存了60种催化反应的11万多个反应的各种数据,为高针对性催化反应的研发和预测奠定了基础。

尹京军

默沙东中国, 新药前期工艺化学研究负责人

1995-1999年在美国埃默里(Emory)大学有机化学博士,1999-2001在麻省理工(MIT)博士后。01-现在一直在美国默沙东公司工作。曾经带领多个工艺团队和催化研究团队开发创新且简单实用的制药工艺, 包括最近上市的失眠药suvorexant和丙肝药elbasvir的工艺。在2015年首届默沙东-麻省理工讲座上做了唯一的工业界主题演讲。培养了十多名世界顶级学校的博士和博士后成为优秀的工艺化学家。现在负责公司在中国的新药前期工艺化学研究, 帮助公司所有的药物化学项目及工艺化学提高效率与速度。尹博士是公司的一名绿色化学发言人和美国化学会绿色化学研究中心制药工业圆桌的一个团队复责人,多年致力于在公司内部及全球推动并培训绿色化学。最近代表美国制药工业圆桌在中国的制药工业供应商会上培训绿色化学。

周永贵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研究领域为均相不对称催化。在芳香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研究方面有很深厚的研究,通过发展底物活化、催化剂活化和仿生接力催化策略,成功实现了喹啉、异喹啉、吡啶、简单吲哚、简单吡咯和喹喔啉等芳香杂环化合物的不对称氢化。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曾获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中国化学会手性青年化学奖。

张万斌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

张博士于1997-2001年在大阪大学担任Assistant Professor。2001-2003年就职于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横浜综合研究所。2003年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任教授。 2003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第五期“上海市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专项资金”等资助。

马亚平

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首席技术官

2006年起先后任深圳翰宇药业副总裁、CTO,是系列多肽药物研发的技术带头人及关键技术形成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市、区各级科技攻关项目,先后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现为深圳市青科协常务副会长、深圳市青联委员。

车大庆

浙江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德国玛尔堡大学化学系硕士和药物化学博士(天然产物及衍生物合成),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化学系博士后(手性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1999-2008年作为高级研究员在加拿大Apotex公司从事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工艺开发研究; 2008年至今任九洲药业研发副总裁,从事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工艺开发研究。

周伟澄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研究员

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市抗感染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领衔课题多次受到联合国开发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973项目等资助。获SFDA新药证书5份,一类新药证书一份。已获专利授权42项,包括美国专利授权两项,日本专利一项。主编《高等药物化学选论》和《化学药物制备的工业化技术》两本研究生教科书,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8-2014年连续主持了六届全国性的“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学术研讨会”。

张霁

东阳光药业, 新药工艺研发首席科学家

先后任职于美国雅培药业、辉瑞药业和百时美施贵宝药业,担任药物研发化学家,资深科学家、研究员和首席科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张霁博士领导的辉瑞研究组破解了糠卤酸多反应点和稳定性差的难题,共开发了11个糠卤酸的新反应。在药物合成、API的工艺创新与生产、技术转移和叠缩工艺的理论与实践等领域拥有近20年的研发与管理经验,参与并领导完成了数十个临床新药的早期研发和后期工业化过程。曾获雅培主席奖和辉瑞研发创新奖,是国家“”特聘专家。

张兆国

上海交通大学, 教授

主要从事过渡金属催化的反应以及不对称合成的研究工作。尤其擅长均相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合成。在医药合成,农药合成,金属络合物合成及橡胶塑料单体合成及性能改进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发展了铑催化的环异构化反应,并设计合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手性催化剂,其中SunPhos系列催化剂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催化剂。

李君宁

Theravance Biopharma, 资深副总裁

自1989年加入美国先灵葆雅并升至资深研究室主任,主持研发了多种适应症药物的合成生产工艺。两次获先灵葆雅杰出贡献奖,1996年其将头孢菌素发酵液直接合成第三代头孢抗生素重要中间体的发明获世界电化学学会最高技术发明奖提名。2001年在Theravance Inc. (前默克制药公司董事长兼总裁Roy Vajelos等组建)任技术运营资深副总裁。作为科研项目主持人参与33种新药研发和生产。在新药研发及制造工艺技术方面拥有39项美国专利,创造了一系列高产率、低成本、经济实用价值高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艺技术。

秦勇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教授

2000年获得美国佛蒙特大学化学系博士后学位,同年9月在美国圣地亚哥Triad Therapeutics Inc.任研究科学家;2003年3月至今,任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2011-2014年,任重庆大学创新药物研究中心教授。曾在2008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人事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秦博士主要从事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及药物化学研究。

门票:

53期入场券【10月27日-11月10日】:2500元/人。

53期入场券【11月11日-11月20日】:2800元/人。

53期入场券【11月21日-11月30日】:3000元/人。

53期入场券【12月1日-12月8日】:3200元/人。

以上门票均含含2016年12月9、10日午餐和茶歇。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12月09日

    2016

    12月10日

    2016

  • 12月10日 2016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北京梓潭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九洲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联系方式
  • 赵雅娴
  • 153********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