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一带一路”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作为中国首倡的重大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一带一路”不仅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和发展方面的合作与共赢战略,也是沿线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和谐对话和民心相通的和平友好工程。有史以来,人类不同文明的接触不止一次地表明,和谐的文明对话比共赢的经济合作更难。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语言、文化、习俗等多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近年来,从文化心理学到社会认知神经科学,都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各种以西方人尤其是北美人为基准发现的心理学规律,经历了从东方尤其是东亚人视角进行的检视,并开始向容纳伊斯兰文化的视角展开。从不同文化视角对北美心理学及人类学研究成果进行检视,为构建包容文化多样性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和谐对话奠定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

为了抓住“一带一路”的历史性机遇,发挥心理学及交叉学科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的智库作用,并以发展文化心理学为契机推动中国心理学的学科建设,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拟)、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拟)联合发起“心理学与一带一路”研讨会。研讨会邀请国际心理学、人类学相关领域专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领域的资深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心理学及交叉学科如何助推“一带一路”展开前瞻性和引领性的意见交锋和思想碰撞。

会议主题:

主题演讲一:“一带一路”的文化基础

分题1:传播文化

分题2:民族文化

分题3:文化混合/跨文化沟通

主题演讲二:“一带一路”的心理基础

分题4:和平心理

分题5:创新/创业心理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11月26日

    2016

    会议日期

  • 11月26日 2016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基地
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
承办单位
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民族心理与教育重点基地
国家民委民族语言文化心理重点研究基地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