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稿已开启

查看我的稿件

注册已开启

查看我的门票

已截止
活动简介

谁最了解自然?过去一万年间,各种相互竞争的知识共同体不断演化,每一共同体各自都有形式化的准则与过程。其间农夫同手工业者互争长短,宗教领袖与城市专家一比高低。在以科学和技术为根基的现代社会中,虽然科学知识仍在与其他各种知识群体相较量,但是对知识的各种诉求愈发偏离旧有的知识共同体。而那些获取定义知识权力的人总是可以为自然世界带来深远的影响。
此次会议将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主任薛凤(Dagmar Schäfer)做主旨演讲,其代表作为《工开万物:17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
此次会议向包括研究生和教授在内的所有学者开放。提交的会议申请材料包括:论文标题、摘要(英文300个单词),附加一至二页的个人简历。申请截止日期为2017年1月1日,2017年2月1日公布申请结果,2017年5月1日前提交论文全文(英文5000单词,中文12000余字)。所有论文将事先在与会者中间传阅,会议中不做论文宣读。
申请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Helmuth Trischler教授,德意志博物馆研究部主任,慕尼黑大学蕾切尔·卡森中心联合主任;Donald Worster教授,堪萨斯大学赫尔杰出教授(荣休),中国人民大学海外高层次文教专家;夏明方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主任。会议组委会主席为侯深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副主任。
会议不收取会务费。境外学者旅费将由蕾切尔·卡森中心承担,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将负责所有与会学者在京会议期间食宿。

征稿信息

重要日期

2017-01-01
摘要截稿日期
2017-05-01
初稿截稿日期

征稿范围

我们的会议就以下议题征求文章:那些被我们视为可测量或者仅可揣度的,安全的或者不安全的事物对环境知识的生产具有怎样的影响;尺度(包括景观的尺度,研究课题的尺度等)在此类知识生产的过程中扮演何样的角色;关于自然与环境的新知识领域是如何崛起的,它们又如何寻求其学科与制度的稳固性。我们的会议力求超越简单的二分法——现代性vs.传统,科学vs.宗教,民间智慧vs.城市无知,鼓励跨国界的比较,并期望将那些在地球上与历史中为人们所忽略的部分带入我们的视野。

留言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留言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25日

    2017

    05月27日

    2017

  • 01月01日 2017

    摘要截稿日期

  • 05月01日 2017

    初稿截稿日期

  • 05月27日 2017

    注册截止日期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